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三论玄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2021-04-21 17:21:36

  《三论玄义》 又称 《中论玄义》和 《四论玄义》,略称 《中论玄》。是中国佛教三论宗的重要论典之一。吉藏著。“三论” 即古印度龙树的 《中论》、《十二门论》及其弟子提婆的 《百论》,“玄义”即深奥玄妙的义理。“三论”中最主要的是 《中论》,三论宗所依据的经典除这三部论以外,还有龙树的 《大智度论》。

  吉藏(549—623)是中国佛教三论宗的创始人,俗姓安,祖先为安息人,故有“胡吉藏”之称。祖世避仇,移居南海,后迁金陵(今南京市),吉藏就出生在金陵。幼年时期,父亲常带他去见著名的佛经翻译家真谛(Paramārtha,499—569),吉藏这个名字就是真谛给他起的。吉藏的父亲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后来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道谅,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吉藏从小就蒙受了佛教的深刻影响。父亲常带他去兴皇寺听法朗(507-581)讲 “三论”,吉藏7岁即投法朗出家,14岁开讲 《百论》,21岁受具足戒。后住会稽 (今浙江省绍兴县) 秦望山的嘉祥寺约十五年,在此讲经说法,所以后世人称他为嘉祥大师。隋大业二年 (606) 吉藏奉命居慧日寺,后移居日严寺,《三论玄义》即居慧日寺时所著,故标题称“隋慧日道场沙门吉藏奉命撰”,所谓 “奉命”即奉隋炀帝之命。

  因僧制混乱,唐高祖李渊 (618-626在位) 在长安设立十大德统领僧众,吉藏是其中之一,他在长安先居实际寺和定水寺,后居延兴寺,所以他的传记称《唐京师延兴寺释吉藏传》 ( 《续高僧传》卷11)。

  吉藏临死前给唐高祖李渊上了遗表,并著 《死不怖论》,认为人不应怕死,而应怕生,因为有生必有死。吉藏的弟子很多,主要有慧远、智拔、智凯、慧观等。高丽 (今朝鲜) 僧慧观于隋入嘉祥寺从吉藏学 “三论”,并于625年到日本,在飞鸟元兴寺弘扬 “三论”,创立了日本的第一个佛寺宗派——三论宗。吉藏于549—623年著 《无量寿经义疏》,于隋开皇十五年(595) 著 《大品经广疏》,于隋仁寿四年 (604) 著《维摩经义疏》,于隋大业中 (605—618) 著 《中论疏》,于大业四年 (608) 著 《百论疏》和 《十二门论疏》,“三论”注疏的完成是他创立三论宗的标志。除此之外还有著作年代不详的《二谛章》(亦称《二谛义》)、《大乘玄论》、《仁王般若经义疏》、《法华经略疏》、《华严经游意》、《涅槃经游意》 等。

  该书分上、下二卷,卷上为 《通序大归》,卷下为《别释众品》。“通序大归”是通盘叙述“三论”的归趣,即破斥各种错误主张以归正道,即中道实相,这就是“破邪显正”。“破邪”即破斥各种错误观点,三论宗认为只有本派观点才是正确的,非佛教的外道及佛教内部的其他派别都是错误的。《三论玄义》破斥的印度外道从观来分有4种:1.计邪因邪果,2.执无因有果,3. 立有因无果,4. 辨无因无果。主要指印度的婆罗门教、耆那教和古印度哲学流派顺世论、胜论、数论等,还批判了中国的孔子、老子、庄子等。它批判的佛教内部派别有属于小乘佛教的毗昙师、成实师,还有属于大乘佛教的摄论师、地论师、天台宗等。“显正”又分两部分,一明人正,次显法正。人正主要讲三论宗初祖龙树。法正主要讲3个观点:①灭除断见、常见的中道实相。《三论玄义》把中道分为3种:对偏中、尽偏中、绝待中,又称为对偏正、尽偏正、绝待正;②空。《三论玄义》根据 《中论》把空区分为3种: 我空、法空、空空。三论宗如此强调空,其目的是为了破除人们的欲望、执著、追求;③真、俗二谛。真谛是对佛教 “圣人”所讲的真理,俗谛是对世俗人讲的真理。

  “别释众品”讲了以下18个问题:

  1、经论相资。佛教的经和论相互资助,菩萨造论是为了解释佛说的经,这是论助经; 造论菩萨的智慧来源于佛说的经,这是经助论。本段还讲到小乘佛教十八部的分裂情况。

  2、诸部通别义。有的论是通论,通申大、小二教,如《中论》。有的论是别论,别破大、小迷,别申大、小教,如 《十地论》、《智度论》是大乘别论,《善见律》是小乘别论。

  3、众论立名不同。佛教的论立名有3种情况:①从法立名,如 《成实论》;②从人立名,如 《舍利弗阿毗昙》; ③从喻立名,如 《甘露味毗昙》。

  4、众论旨归。皆以中道为宗。

  5、《中论》以二谛为宗。二谛能生佛,故二谛是佛母。二谛就是中道,因为中道分为世谛中道、真谛中道、非真非俗中道。

  6、《百论》 以二智为宗。二智即权智和实智。

  7、《十二门论》 以境智为宗,境智即空。

  8、“四论” 破申不同。

  9、别释 “三论”。

  10、“三论”通别。以 《大智度论》对 “三论”来说,《大智度论》是别论,“三论”是通论。

  11、“四论”用假不同。有四种假: 因缘假、随缘假、对缘假、就缘假。“四论”具用四假,但 《智度论》 多用因缘假,《中论》、《十二门论》 多用就缘假,《百论》 多用对缘假。

  12、“三论”所破之缘有利钝不同。

  13、《中论》名题。略称《中论》,繁称《中观论》,分别介释中、观、论三字。

  14、次弟门。中、观、论三字次弟。

  15、制立。中、观、论三字,不能多,也不能少。

  16、通别。若通而为言,三字皆“中”,皆 “观”,皆“论”。就别而言,理实不偏为 “中”,智能达照,故称之为 “观”,言教为 “论”。

  17、发尽。中发观,观发中,缘尽观,观尽缘。即中道实相产生正观,正观产生中道实相,所缘破灭正观,正观破灭所缘。

  18、别释三字。分别解释中、观、论三字,用四种方法进行解释: 一依名释义,二就理教释,三就互相释义,四无方释义。这里把中道分为一中、二中、三中、四中。所谓“一中”,中道是唯一的清净道。二中即真谛中、世谛中;三中即真谛中、俗谛中、非真非俗中;四中即对偏中、尽偏中、绝待中、成假中。

  该书涉及面很广,资料非常丰富,不仅是研究三论宗乃至中国佛教史的重要参考书,也是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重要参考书,日本人往往把该书作为学习佛教的入门书,其重视程度令人吃惊,先后出现过30多个注释本和两个日文译本。中国某些佛学院亦多次将《三论玄义》作为教科书。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