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名家名作 > 名家名作

《沫若在长沙》原文及鉴赏

2021-04-22 14:21:06

  洞庭落木余霜叶,楚有湘累汉逐臣,

  苟与吕伊同际遇,何因憔悴做诗人?

  和寿昌原韵沫若

  若干年前,沫若到东京访我,在我们户山原的寓所住了两三天,我们得他的教益很多。比方我虽是生长田间,却并不曾多识鸟兽草木之名。我们一块在田野里散步的时候,彼此指着许多花草相问。在一个有过深厚理科素养的人的面前,我简直显得“不辨菽麦”。这以后我才努力想补充一些人生应有的常识。颇拟写一篇《和沫若的三日间》,志当时的游踪,却没有写成。直到十数年后的今天,沫若到了长沙,在这一关系民族存亡的伟大历史时期和我们相处了四五天,我才觉得应该鞭策我自己写下一些生活的印象,告诉广大关心沫若的青年。

  沫若此来给我最大的印象是他的爱国之情如此挚切。几乎他所写的每一行,他的日常生活的每一片断都表现他对于民族命运的关心。但显然的,中国的进步速度不能像他刚归国的时候所估计的那样高。许多复杂多歧的现实使一个烈火似的革命诗人不能不冷静起来,沉郁起来。记得在上海战争还壮烈地进行的时候,他丝毫不考虑他的安全,驰驱战火之中,常常以行军毯裹着身子在军车里过着战场之夜。北新泾退兵的时候我打电话告诉他,他说:

  “这有什么值得惊怪的。这是我军应取的行动。不如说退的太迟了。”

  当时他真是那样的兴奋,那样的乐观。十月间,他那带着子女留居千叶的夫人安娜女士,被日警捕去毒打之后监禁一月之久。安娜女士来信劝他珍重,不要时常上前线。她说:

  “你若是被他们捉去,可不得了。”

  沫若虽则是伉俪情深,却丝毫不曾因此动摇其抗敌救亡的信念。他仍旧大胆地英勇地上前线跑,为鼓励将士,为联合军民而奋斗。相隔不过两三月,当我和他在长沙相见的时候,他的表情变的那么阴郁,他的诗虽仍是那样的豪迈奔放,但如“伤心最怕读《怀沙》,国土今成待剖瓜”,或“漫道能先天下忧,欲倾万斛写奇愁”诸绝,音节之间不免流露着一脉的感伤。当他长沙生活的第二天,由我们邀他游岳麓的时候,他听着同游者壮烈的救亡歌声,不觉感叹的这样说:

  “在武汉一个月以来的闷气才稍稍地一吐了。”

  他深深地感觉得艺术家的天地未可轻易捐弃。艺术家的自由被束缚,等于扼杀了他的全部生命,他将无法发挥他应有的力量,过朱张渡时,划子为着争先取了捷径,不知反而搁在浅滩上,舟子下水推挽,船才稍动。望着邻舟绕道下流的反而先达,沫若对着那船饱孕着春风的白帆不胜艳羡,他说:

  “瞧,他们真是一帆风顺啊。”

  因而他谈到世间许多事也真象这样欲速反而不达。同时,许多事看去似乎顺利而暗礁却异常的多。显然地他不能无所感慨,不像上海抗战时期那样乐观了。许多朋友们听得说沫若来了,多想找他讲讲话,我们更因友谊关系好几次要他写点文章,但终于被他婉谢了。我是听过他在上海和南桥嘉定的演说的。他的火一般的爱国热情使他成为那样一个雄辩家。他的话是那样煽动的,几乎每一句都能使听众为之狂热,为之击节。因此在上海陷落后,大家认为让沫若留沪,不仅很危险,也是抗战的损失,因为可以运用他的雄辩力,煽动力,对后方广大民众做救亡宣传。但是及至到了后方,他反而不说话了。这又该是抗战前途多么大的损失!我们迫切期望的是沫若兄迅速地从目前的忧郁和沉默中解放出来,把他的诗才的全部,辩才的全部,贡献给危迫的祖国,贡献给为自由独立而挣扎的祖国。因为他是中国青年的代言者,他的忧郁将引起全中国的忧郁,他的积极和乐观将成全中国的积极和乐观!

  沫若的长沙生活却是非常有趣的。他刚到的那天,我邀他上南门城上天心阁指点太平军过长沙的战迹。胡萍小姐来了,同赴银宫旁一酒楼。醉中索笔狂草,茶房在一旁,赞叹不置,他问胡小姐:“这位是谁?写诗不假思索,挥洒自如,就像我们扫地似的。”胡小姐把茶房的批评转告沫若,沫若大笑成一绝,有“作书如扫地,把酒欲问天”句。前日午前,天又晴朗,邀游玉泉山,寻所欲古书,仓卒中无所得。漫步至民众俱乐部参观何云樵所筑箭场,沫若谈北伐战争时过长沙事,谓十年日月若不浪费,何至让日寇猖狂至此?晚题短纸赠某氏,因有“何来后羿箭,射日破愁天”句。沫若欢喜吃长沙的凉薯(四川叫“地瓜”),曾于赴宴归途买四毛钱的,分量似不如平时的多,沫若少之,请“客气点”。卖凉薯的回答得妙:

  “不是我不肯加,你怎么拿得了呢?”

  沫若因大赞长沙人的幽默。自来此间“人吃人”殆无虚日。沫若盛赞李合盛的百叶,于长沙酒家及远东中菜部亦有好感。为理解长沙市井生活,曾偕登北门外某茶馆店。他颇感叹于谭组庵派书法在长沙的普遍,说连“登楼大发”的字条都有“谭味”。在吃包子春卷的时候,他谈到少时在他的故乡成都做“亸神”(不良少年)时候的故事,说在戏场里看戏丢手巾把子的艺术三昧,不下于今日技巧派的作家。最后有一位“瘪三”一类的人上楼来,老要我们“抽彩头”,说“蛮灵验的”,不过又补足一句说:“句子是好歹都有,不可见气。”熊岳兰女士去抽一条是“去年好,今年差”。她点首称是,说:“可不是吗?去年在上海《立报》做女记者,今年在长沙做难民,自然差得多了。”沫若抽一条可吉利得很,有四句偈语似的话:

  “孔明借箭,只有三天。

  一桩好事,就在眼前。”

  我们都替他道贺,说不仅时局有好转之象,说不定还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好事等着他。他说:“至少只有三天的话是验了。我三天之内必离开长沙的。”末了,轮着我们三爷,却抽了一条这样的东西说:

  “有鬼有鬼,内中有鬼,

  拉的拉脚,扯的扯腿!”

  这把我们都笑歪了。亏着沫若安慰三爷,他说:“您别怕鬼,我们得打鬼,比如我们要想创造一个独立自由幸福的国家,日本鬼子却拉的拉脚,扯的扯腿,所以我们非打倒日本鬼子就别想过太平日子。”

  我想沫若的话是对的,我们大家努力吧。

  (1938年2月13日长沙《抗战日报》)

  赏析这篇文章主要是记述郭沫若的爱国精神和热情。作者所述并没有夸张。“七七事变”之后,郭沫若“别妇抛雏”,从日本只身偷渡回国抗战,那一腔爱国热情,确应该书之竹帛。作者写他在沪战中“驰驱战火之中”云云,是实在的记录。

  乍读此文,觉得平平常常。读后一想,才发现了此文的好处。文章是以诗作穿线的。文章开头就是引的郭沫若的诗。“何因憔悴做诗人”就为作品的主人公定了身份。中间段落,顺笔摘引郭沫若的诗句,以显示郭沫若在抗战中的心态。文章的最后虽是抽签的谶语,然而也是诗的形式。这样,诗就贯穿了全文。如此的安排,虽然出于作者的心裁,却也实属势所必然。郭沫若是位诗人,记述诗人的言行,离开诗就似乎有点不合身份。作者虽是剧作家,却颇有诗人气质。这不仅指他的剧本具有浓厚的抒情性,更指他还是个歌词作者。他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了我国的国歌,自然是家喻户晓。以具有诗人气质的笔记述诗人的言行,其文章自然会诗味浓厚。否则,怎么说“文如其人”呢!

  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是严肃的,文字却相当活泼和风趣。酒楼茶房评论郭沫若做诗,不假思索,挥洒自如,“就像我们扫地似的”;郭沫若买凉薯,嫌给得少,而卖者答说:“不是我不肯加,你怎么拿得了呢?”抽签却抽到了“有鬼有鬼,内中有鬼……”这些情节,无不令人捧腹。有了这些情节,文章的趣味性就油然而生。随笔当然是有趣味性好,但也不是为趣味而趣味、为幽默而幽默,要幽默得有意义。否则就很容易陷入浮滑。这里的幽默就很有意义。那“作书如扫地”之说,不仅充分地状出了郭沫若的才气,而且为郭沫若的“作书如扫地,把酒欲问天”的诗句做了注脚。要没有这一笔令人破颜一笑的记载,那“作书如扫地”的出典,别人还真不容易弄明白呢。那卖凉薯者的话,既显示着长沙人的幽默机智,也是值得学习的生意经,所以风趣得有意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