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申子》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2021-04-27 20:12:43

  思想著作。三篇。战国时申不害撰。成书于战国,具体年代不详。

  申不害,约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前385年),卒于周显王三十二年(前337年)。郑国人(今河南京县)。战国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出身低微,后任韩昭侯相直至终年。任职期间,国治兵强,政绩显著。《申子》一书为其新著,具体阐述了他的以“术”为核心的法家思想。

  《申子》首篇曰《大体》。在该篇中,他总结了其在韩国政坛上的长期经验,认为巩固国家的统治必须使臣“莫得专君”。为此,他提出了加强君权的术治思想。他认为,君主要掌握用人之权,要大权在握,驾驭群臣。大臣只能去执行,不能操纵君主。他谈到:“君如身,臣如手;君若号,臣如响;君设其柄,臣事其常。”在他看来,君主是最高统制者,而大臣只能是具体执行者。这实际上是一种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他在主张加强君权的同时,也搬出“无为”的理论。这里已经具有了“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含义。他主张:“君,知其道也,言人,知其事也。”

  “主处其大,臣处其细。”而怎样统治天下,驾驭群臣,做到独断,就只有靠君主的“权术”了。申不害把君主所执之“道”所处之“大”,看做是在于“正名”,说“圣人贵名之正也”,也就是“循名责实”。他说:“为人君者操契以责其名,名者天地之纲,圣人之符。张天地之纲,用圣人之符,则万物之情所逃无关。”在他看来,以名责实,考察群臣是君主所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名”是君主最关键的法宝。怎样“循名责实”,怎样考察群臣,就要运用“权术”。具体办法虽缺乏确切的资料说明,但总的原则就是要做到所谓“善为主者,倚于愚,立于不盈,设于不敢,藏于无事,窜端匿迹,示天下无为。”也就是一种深藏不露,使人不可窥测的“权变”之术。这一点,后来的韩非直接继承并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发挥,其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

  第二篇名曰《君臣》,实际只有两句话“明君治国,三寸之箧运而天下定,方过之基正而天下治。”以及“明君治国而晦,晦而行,行而止。故一言正而天下治,一言倚而天下靡。”分别摘自《意林》和《太平御览》。

  第三篇为《杂篇》。分别摘自《意林》、《韩非子外诸说》、《吕氏春秋》、《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及其他古籍书。这是众书所辑录的《申子》之残章断句。而直接地、较系统地反映《申子》思想内容的部分,只有第一篇。

  《申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六篇,《史记·老子申韩列传》称两篇。均佚于南宋。今有清代严可均辑本,马国翰辑本和柯昌济辑本。民国铅印本为柯昌济辑本。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