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思问录》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2021-04-29 20:50:34

  哲学笔记。一卷。明清间王夫之撰。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撰者事迹参见“《船山遗书》”条)。

  《思问录》是一部思想笔记类的著作,“思”即思考,“问”即自己自提问题,是作者对于读书当中遇到或想到的问题的心得和思索的记录。其内容涉及《周易》、《论语》、《孟子》、《尚书》、《皇极经世》、《太极图说》、《正蒙》等,旁及《内经》、《素问》,以及佛经和利马窦之言,内容相当广博。其绝大多数篇幅是阐发哲学问题的。该书分内外两篇,主旨为“明人道以为实学,欲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迫之实。”它进一步阐述了《周易外传》中的“絪缊者,气之母”的思想,提出“絪缊化生”观,以为絪缊变化,初无定质,而后化生出万物。它认为客观实在性即“诚”是太虚(气)的最本质属性,是“物之体”。该书针对“理在气外”观强调指出“气者,理之依也”,无气无理。认为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器由阴阳结合而成。认识论方面,提出“尽器则道在其中”,“尽器则道无不贯,尽道所以审器”的深刻思想。坚持以行为基础的知行统一观,知行有别却不分,相互促进,不断深化,“日进于高明而不穷”。书中还阐述了“天地之化日新”的辩证发展观,认为今日之物非昨日之物,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宇宙是阴阳变合的运动过程,本是含蕴着动静两态,动是动态的动,静是静态的动。守旧物而不能“日新”,就会枯槁而死,若能日新不已,万物则繁然皆备。它提出,虚实、动静、聚散、清浊等都是对立的统一,互相渗透、影响、制约。并且,举人事的治乱为例阐明不能把“物极必反”绝对化的道理。该书认为,事物的分化、发展是复杂多样的,无穷无尽的,绝不能机械地加以理解。主张“于象数而得理”,即只能在客观事物及其关系中去探究它的理,而不能主观臆造一个先验之理去限制、规定客观事物。另外,在本书中,对人类历史的进化也有天才的猜测,其中对日月食的论述、对历法的推算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极富启发性。

  清同治三年(1864年)至五年(1866年),曾国藩、曾国荃江宁节署补刻本《王船山遗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王船山先生四种》以及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上海太平洋书店的《船山遗书》将其收入。一九五六年,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思问录》、《俟解》合编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合刊本为最佳。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