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著作合集。四十二种。清颜元、李塨撰。初刊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
颜元,字浑然,号习斋。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博野(今属河北)人。二十四岁作《王道论》(后改为《存治编》)。二十六岁前后知周、程、张、朱学旨趣,毅然以道自任。后发现程朱之学有违性情,而产生怀疑,学术思想发生转变。六十二岁主持漳南书院,从学者数十人。在学术上与其学生李塨倡导一种注重实学、强调“习行”、“习动”,反对读死书的学风,世称颜李学派。颜元的主要著作有《四存编》、《朱子语类评》、《习斋记余》等。
李塨,字刚主,号恕谷。生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卒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隶蠡县人。十九岁应岁考,进县学为生员。二十一岁起师事颜元,学习六艺之学。三十二岁得中举人。三十七岁以后,几次别师南游,广结海内名流,在学术思想上广泛地吸收了当时批判宋明理学的成果,其学问之广博超过其师颜元。六十岁选通州学正,到任两月便告病而归。主要著作有《颜习斋先生年谱》、《恕谷后集》、《小学稽业》、《大学辨业》、《论学》、《平定书》、《论语传注问》等。
《颜李丛书》共收颜李等人著作42种。没有统编目次,各书独立。
颜元的著述主要是讲习六艺,分考兵、农、水、火、工、虞诸事。而以实学、实习、实用为准衡,贯穿于各个领域。
《习斋记余》十卷,百四十五篇,颜元著,钟錂辑。其书名的由来,盖遵论语“学而时习之”之意,以“实习”矫世儒口头见道、笔头见道之枉。并谓吮毫濡墨非身心正业,故称之为“余”。非正业而记之,为以文载道也。卷一为序文、卷二为记、卷三、四为书、卷五传、卷六评与论、卷七、八祭文、卷九、十杂著。
《朱子语类评》,不分卷,颜元著。评论朱子之书。体例上先引朱子之言,降格加以评论。如第一条先引“朱子言,朋友来此,先看熹所解书。”评论曰“引上迷途。吾尝言,但入朱门者,便服其砒霜,永无生气生机。不意朱子还不待人入门,要人先服其砒霜,而后来此也。痛哉!”
《礼文手钞》五卷,颜元著。是其依据古籍中之礼文而稍加损益所成之礼书。卷一为通礼、卷二冠礼、卷三昏礼、卷四丧礼、卷五祭礼。
《四书正误》六卷,颜元著。是批评程朱关于四书的理论之书。
《四存编》十一卷,颜元著。含“存性”、“存学”、“存治”、“存人”四编。李塨《存治篇·书后》云“《存性》、《存学》皆悟圣学后著,独《存治》在前,乃壮岁宋儒时所作也。”李塨基本上秉承了颜元的思想,主张经世济用,注重实际知识,反对空谈。认为人的精力有限,应该把有限的精力用在经世济民的事业上,不能尽浪费在诵读著作上。对于程朱理学也采取批判态度。但在学术思想上也不尽相同。在认识论上,颜元主张身亲其事,由行得知,行先于知。而李塨认为学习其事,由学而知。在治学方面,颜元主张丢开书册,从事于“习行经济”。而李塨后来则注重在书本上做考据工夫,认为这与“习行经济”可以并行不悖。
《平书订》十四卷,李塨著。王子源著有《平书》一书,清李塨订之。李塨将自己之政见附于其后,故取名曰《平书订》。卷目为《平书》所定。卷一为分民,卷二分土,卷三、四、五为建官,卷六取士,卷七、八制田,卷九武备,卷十、十一财用,卷十二河淮,卷十三刑罚,卷十四礼乐。
《恕谷后集》十三卷,李塨著。收集了李塨有关传、书、序、记、碑等著作。而名之曰后集者,因此书未收康熙癸未以前仿欧、苏诸大家之著作,只存其后之著作。
《小学稽业》五卷,李塨撰。其以子侄辈将入小学,而朱晦庵所编,大半属成人事,不切儿童,乃纂此书。又因其是稽古人成法,故名曰《小学稽业》。此书将儿童自八岁后迄十五岁前所当学者,历历为谱。
李塨对六艺皆有著述,此外还有《恕谷诗集》、《习斋先生年谱》、《大学辨业》、《阅史郄视》等著作,总计三十余种。
《颜李丛书》还收录了钟錂纂《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冯辰纂《李恕谷先生年谱》等著作。
有关颜李之著作,清中叶,板与道传祠同烬于火。旧刻之所存,只有《恕谷年谱》、《易经传注》、《诗经传注》、《春秋传注》等。同治年间,定州王氏刊印《畿辅丛书》,收集了二十余种。后来四存学会广为收辑,得四十二种。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印行,定名为《颜李丛书》。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