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大学辨业》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2021-04-30 13:47:58

  哲学著作。四卷。清李塨撰。成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撰者事迹参见“《颜李丛书》”条)

  该书通过阐述《大学》旨义,而发挥颜元思想。《大学辨业序》中谈到李塨初入浙时,“忽解《大学》一书乃言学中之道在善明亲,而非言学习实事,如古人学礼乐之类也。”再次入浙时,又“忽解‘物’即《大学》中之‘物’,格即可如朱训至,即学也。”而这也是该书的论述宗旨。在进一步阐发这个意思时,撰者又说“然不曰学而曰格,何也?学有浅深,皆可谓学。格者,由浅及深,无所不到之谓也。”因此,“格”就是学习而到达“无所不到”的地步,而格物,也就是“学习其事”,将事学好。对于物,也很明显,撰者以《周礼·大司徒》中所说“三物”来解释《大学》中所说之“物”,具体说,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类,因其可达“善明亲”。

  于致知与格物之关系,撰者以为格物在前而致知在后,即“致知在格物者,从来圣贤之道,行先以知,而知在于学。”因此,其逻辑顺序当是先学、再知、再行。反之,“以力行为格物,是行先于知矣,倒矣。”具体地讲,就是“非学无以诚正修齐治平,而不可谓学即完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故博文之后又须约礼,学问思辨之后又须笃行也。”但同时又说“学于平日为学,行于临事为行”,从另一方面确定了学与行的关系。进而,撰者批评了宋明诸儒,以为朱熹《孟子注》以知性、知天为格物致知,以存心养性为诚意、正心、修身,是想先“上达”而后“下学”,这显然是颠倒了知与学的关系,将知置于学前。陆九渊、王阳明派则又以为“上达”就等于“下学”,提倡心物合一,这又是不分知与学的前后。因此,两派看似不同,实际上都入于“佛氏之空幻”。当然两者的区别仍是存在的,程朱一派虽然没有洗净佛老的痕迹,但却“闲邪卫正,尚尔毅然”,至于王阳明“则居之不讳矣”。另外,撰者也不满朱熹等人对《大学》的增补删改,在第二卷中订正了《大学》原文一篇。

  该书见于同治间《畿辅丛书》,又入王��所辑《颜李遗书》与民国四存学会所辑《颜李丛书》。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