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春秋》注本。十一卷。据传由战国谷梁子撰。西汉时著录成书。
谷梁子,名淑,亦名赤,字元始。鲁人。据说受经于子夏,为经作传,书名《谷梁传》。既然谷梁子是子夏的弟子,那他应该是战国初人,那么《谷梁传》应该用古文字写成,且成书早于《公羊传》,但是《谷梁传》成书于《公羊传》之后,而且是今文。从《谷梁传》和《公羊传》的行文可以看出,他们并不同是出于子夏的传授。如果是同出一师,只应有大同小异,详略差异,不能自相矛盾。但两传矛盾之处较多。如僖公二十二年宋襄公和楚成王战于泓(今河南柘城县),因为宋襄公不想在敌人半渡时和待其立足未稳时发动攻击,结果两次失掉了进攻的机会,因愚蠢地讲究仁义吃了败仗。《公羊传》对宋襄公极度夸奖,认为“虽文王(周文王)之战不过此也”。而《谷梁传》则认为宋襄公不懂作战原则,愚蠢至极,作战应“信则攻,敌则战,少则守”,宋襄公违背这个原则,就活该吃败仗。象这样对同一事情的评价完全相反,因此不可能说《公羊》和《谷梁》两传同出于一师传,也并非一定是子夏所传,托子夏之名,可借以自重。《谷梁传》并非一定是由“谷梁子”所作,《谷梁传》隐公五年初献六羽一条有“谷梁子曰“的记载,可以看出不是谷梁子自著,可能是他的后世弟子所著,为尊重起见,署上师名。《谷梁传》晚于《公羊传》,成书于西汉。
《谷梁传》的起讫年代及体例,都同《公羊传》相近,只是彼此详略不同而已。《谷梁传》同样是满篇解释《春秋》的。如宣公十五年《春秋》载有“初税亩”之事,《谷梁传》解释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则非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以之与民为已悉矣。”这段话解释了井田制和初税亩的含义。《公羊传》新增加的史料较少,解释性的文字较多,显得过分冗长。
《谷梁传》在汉代也被立于学官,汉武帝时卫太子学习《公羊》之后,兼习《谷梁》,《谷梁》不如《公羊》影响大。但《谷梁传》解释时比较审慎,司马迁《史记》多引用《谷梁传》义。《谷梁传》可作为研究战国、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谷梁传》的注解有晋代范宁的《春秋谷梁传集解》,唐人扬士勋《春秋谷梁传疏》,合编于《十三经注疏》中。清代钟文烝撰《春秋谷梁传补注》二十四卷,兼采汉学、宋学,是注解《谷梁传》较完备的一种,收入《皇清经解续编》。近人廖平有《谷梁古义疏》也可参考。
版本参见《公羊传》。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