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皇朝经世大典》,元代官修法典。八百八十卷。虞集、赵世延等撰。成书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
虞集,字伯生,世称邵庵先生。生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卒于至正八年(1348年),元代崇仁(今属江西)人。历任儒学教授、集贤修撰、秘书少监、奎章阁侍书学士等职。元天历二年受命与赵世延等修《经世大典》。另有文集《道园学古录》等。
赵世延,字子敬。生于元中统元年(1260年),卒于至元二年(1336年)。元代汪古部人。历任监察御史、四川肃政廉访使、陕西行台侍御史、中书右丞、平章政事等官。除参与纂修本书外,还编有《风宪宏纲》行世。
该书是按照《唐六典》和《宋会要》的体例,采辑元代的典故纂修而成的,以质本文辅为原则,大体上是就有关的案牍文字略加删削,没有作较多的加工润色。全书除八百八十卷外,还附有目录十二卷,公牍一卷,纂修通议一卷。又按内容分为十篇。其中君事四:帝号、帝训、帝制和帝系;臣事六:治典、赋典、礼典、政典、宪典和工典。六典之下又分许多条目,如治典内有制官、三公、行省、入官、补吏、封赠、承荫、臣事等;赋典内有都邑、版籍、经理、农桑、赋税、海运、钞法、钱法、俸秩、赈贷等,详及盐、茶、酒、醋、金、玉、竹、木器等的课税和粮价平抑等具体措施;礼典内有朝会、行幸、符宝、舆服、乐、历、进讲、御书、学校、艺文、贡举、朝贡、瑞异、郊祀、宗庙、社稷、赐碑、旌表、释、道等;政典有征伐、诏捕、军制、军器、军赏、责罚、宿卫、屯戍、屯田、驿传等;宪典分名例、五刑、五服、十恶、八议、卫禁、祭令、学规、军律、诉讼、禁令、捕亡、恤刑、平反、赦宥等;工典分宫苑、官府、仓库、城郭、桥梁、河渠、郊庙、僧寺、玉工、金工、木工、石工、毡毯、画塑、诸匠等,凡职官、赋役、礼仪、宗教、军事、刑法、造作等各方面的制度,无不包括在内,篇幅浩繁,内容详尽。加之,它为元代官修,内容基本来自有关机构的文件档案,因而史料价值较高。明代修《元史》,其《志》及《外夷传》多以此书为据,《永乐大典》中亦大量收录。惜原书已散佚,目前我们所能见的遗文主要有三处:一是《元文类》所载的《经世大典·序录》。这些序录对各类子目的内容作了纲要性的介绍,其中“政典”部分还收录了一部分条目的内容,如涉及到元朝统一、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元代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等方面,尤其详细地摘记了元朝对南宋、高丽、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等邻邦和爪哇、流求(琉球)、苏木达也(苏门答腊)等海外岛国的征伐过程,元朝对今西南地区及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辽宁等境内的各少数民族部落的“镇抚”过程,以及在岭北、腹里、辽阳、河南、陕西、甘肃、江西、云南、四川、高丽等地的屯田状况,所载国家及部落名称之多、之详,对重大战役及事件的描述之具体,为其它史料书之罕见,屯田部分还就土地、户口等提供了丰富而精确的数据资料。二是现存《永乐大典》残本中保存的一部分《经世大典》的内容,如出自《政典·驿传》类的《站赤》,《赋典·漕运》类的《海运》等。其中,尤以《站赤》保留得较为完整。它详载了站赤(即驿站)的建置、规模、组织机构、各项制度和规定、站户的负担和待遇,以及各地站赤的兴废情形,不仅提供了研究元朝驿站的重要资料,还使人们看到了元代的水陆交通、商业往来、经济剥削等情形。三是《广仓学窘丛书》中的《大元马政记》、《大元仓库记》、《大元毡罽二物记》、《元代画塑记》、《元高丽纪事》、《大元官制杂记》等六篇,这是清朝末年徐松和文廷式由《永乐大典》中抄出的。另外,在魏源的《海国图志》(初印本)中还转载有一幅《经世大典》的“西北地”图。现保存下来的这极少一部分,也是史学领域中极为珍贵的材料。
由于原书已散佚,其版本情况无从考起。部分遗文散见于《元文类》、《永乐大典》、《广仓学窘丛书》。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