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检《后汉书》及刘昭、李贤注重要词语的工具书。一册。原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编。初刊于一九四九年。
范晔的《后汉书》只有纪、传,志未完成而被杀。南朝梁刘昭为《后汉书》作注时,取晋司马彪所撰《续汉书》的八志三十卷作注,补入范书。唐高宗之子李贤在张大安、陆纳言的帮助下,在高宗上元、仪凤年间为范晔著的《后汉书》本纪、列传作注。宋乾兴元年(1022年),判国子监孙奭奏请将刘昭注八志与李贤注纪、传合刻,遂成现传《后汉书》一百二十卷本,但今本缺《天文志》下卷和《五行志》第四卷注。刘昭注重在说明或补订史实,类似于裴松之《三国志》注;李贤等人的注侧重诠释字句。此书即根据《后汉书》及刘昭、李贤注编制而成,武英殿本《后汉书》所附《考证》亦予收入。《后汉书》及刘昭、李贤注和殿本《考证》采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上海五洲同文书局石印《二十四史》本。书首附“五洲同文书局本《后汉书》卷页表”,以便与其他版本互推对照。以《后汉书》及注释中重要人名、地名、官名、制度名及其它短词、术语立目,后列包含该条目的文句及所在的卷次和页码。帝王有谥号的以谥号立目,无谥号的以普通称谓或姓名立目;周、秦帝王及周、汉诸侯皆在谥号或庙号前冠朝代名或封国名为主目,后妃则在位号前冠姓;人名、地名等其他名称相同而实异者分别立目;一人有数称者取一称为主,其他称谓括注于后,并作为参见条目。采用中国字庋撷法编排,书前附笔画检字。《后汉书》的体例是不完备的,范晔没有修表,司马彪没有撰《艺文志》,尤其是《艺文志》反映后汉一代的文献著述情况,相关内容在此书中得不到反映。另外,此书所收《后汉书》注皆为唐以前著作,清人惠栋有《后汉书补注》,王先谦在惠栋基础上撰成的《后汉书集解》,是历代《后汉书》注的集大成之作。这些重要的注释没有得到反映。
有一九四九年哈佛燕京学社排印本;一九八六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另编有《四角号码检字表》和《汉语拼音检字表》,便于使用。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