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苏文忠公全集》。诗文别集。一百一十卷。宋苏轼撰。始定本刊于苏轼生前。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生于宋景祐四年(1037年),卒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历官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除龙图阁学士。王安石新党及司马光旧党相争,苏轼亦因之时升时贬,至以“乌台诗案”而被捕入狱。晚年,先后贬至英州、惠州、琼州、昌化。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还,居常州卒。谥文忠,赠太师制。
《东坡七集》大多为苏轼生前编定,只有《应诏集》则是后来四川眉山重刻时所加。北宋末南宋初都有过刻本,且种数较多,最早刊本应为苏轼生前校订过的京师印本,又称“汴本”。
《东坡七集》包括:《东坡集》四十卷,《东坡后集》二十卷,《东坡奏议》十五卷,《东坡外制集》上中下三卷,《东坡内制集》十卷,《东坡应诏集》十卷,《东坡续集》十二卷。《东坡集》、《东坡后集》、《东坡续集》收诗、词、赋、铭、颂、赞、论、策问、叙、记、表、启、传等;《东坡奏议集》、《东坡外制集》、《东坡内制集》为其起草的奏折、文告、朝廷委任状等,《内制集》后附有乐语,为两首“教坊词”;《东坡应诏集》收“策略”、“策别”、“策断”、“策论”、“大臣论”、“人物论”(其中有伊尹、子思、霍光、诸葛亮等)。苏轼词不在全集中。《四部备要》本《东坡七集》,前有宋孝宗皇帝书写的赞、宋史本传、王宗稷编次的年谱、其弟苏辙撰写的《东坡先生墓志铭》及宋成化间翰林学士李绍序。
苏轼为宋文坛大家,其诗、词、散文、书法等都取得了独到的成就。他十分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主张“有为而作”,“有补于国”,“务令文字华实相副,期于实用”。为文汪洋恣肆,笔力雄健,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奏议和历史论文,如《上神宗皇帝书》、《贾谊论》、《留侯论》,无不雄辩透辟,一洗时人“迂”、“怪”习气。他的“记”和“随笔”,如《超然亭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和《东坡志林》等,笔致凝炼,委曲明畅,文与情兴会淋漓。前、后《赤壁赋》是流传千古的文苑奇珍,现实人生的苦闷,羽化登仙的幻梦交织在一起,巧妙地表达了作者感情上的波折、挣扎、解脱的艰难过程。写秋色则光风霁月,写冬景则水枯石瘦,处处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他曾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文说》)。
苏轼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不少诗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真切动人。《吴中田妇叹》假江南田妇之口,描写农民在天灾、虐政压迫下的痛苦情景,“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已是惨不忍睹了,诗人笔锋一转,“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矛头直指当朝统治者,他们对西夏用兵,耗费无算,将农民推入水深火热中,致使农民“卖牛纳税拆屋炊,虑试不及明年饥。”满纸愁云,字字血泪。其政治讽刺诗,如《李氏园》、《荔枝叹》,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绘,痛斥了权贵们为满足自己的贪欲而不顾百姓死活的罪行,辛辣尖锐,渗透着诗人“悲歌为黎元”的可贵同情心。另外,苏轼一生写过许多咏物诗,大都充满生活情趣,形象鲜明逼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诗人抓住西湖由晴转雨片刻间的风云变幻,淡淡数笔,便挥洒成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其它如《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等,着墨无多,皆造化天成,洋溢着盎然奇趣。苏轼另有一类诗,现在看来,不算是很成功的。他曾经主张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有时固然可以增强诗的哲理性,而苏东坡却常常把议论和他的矜才炫学相结合,在诗中大量用典用据,象《贺人生子》句句用典,简直是在玩文字游戏,使作品艰奥滞闷。影响了诗的形象性。另还有一些赓和诗更属如此。《滹南诗话》曾指出,他的诗集“次韵者几三之一,虽穷极技巧,倾动一时,而害于天全者多矣。使苏公而无此,其去古人何远哉!”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为宋代豪放派词的创始人。他的词大大突破了词为“艳科”、“娱宾遣兴”的传统藩篱,使词从“尊前”、“花间”走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举凡山川景物、农舍风光、历史古迹、人情物态都在他的词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现。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云:“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在词的风格上,“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振之以劲拔豪迈,排宕激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大江东去)即是其代表作。词作者腾起想象的翅膀,人间天上,古往今来,如山奔雷电,如海潮吞江,使读者在一种昂奋的情绪中领略到美的极致。作为一代大词人,苏轼风格也不仅只是“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另有一些词,或清旷奇逸,或婉媚缠绵,或疏俊高雅,或真挚细腻。《蝶恋花》(花褪残红)妩媚动人,王士祯称其:“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花草蒙拾》)。《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往深情,令人回肠荡气;《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情调幽怨,浑成一片。
京师印本之后,相继又有宋王宗稷刊本,有苏轼曾孙苏峤建安刊本,有麻沙书房大全集本,有元天禄书目本,有明成化间程宗刻本,清康熙、道光亦有刊本。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题《东坡全集》)、《四部备要·集部宋别集》中。今人王水照有《苏轼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另,苏轼文,南宋郎晔选注本为《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六十卷,按赋、论、策别、策断、策问、表、启、奏议、内制、外制、书、记、碑、叙、杂说、铭、赞、杂著等排列。郎注不但考稽其文所作时间、地点,亦引述时人评论,间疏通文中典故出处。书前有宋光宗皇帝“文集序”、“赠太师制”和“东坡先生言行”。收入《四部丛刊·集部》中。苏轼文集另有明茅维《东坡先生全集》七十五卷本。一九八六年中华书局出版《苏轼文集》七十三卷,今人孔凡礼以茅维本为底本,予以点校,并附有孔氏所辑《苏轼佚文汇编》七卷。
苏轼诗,宋王十朋有《东坡诗集注》,三十二卷(王序题百家注),集前有赵夔序,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中。王十朋又有《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二十五卷,有黄善夫刊本,收入《四部丛刊·集部》中。又有《施注苏诗》,四十二卷,《东坡年谱》一卷,《王注正讹》一卷,《苏诗续补遗》二卷。施元之,生卒年不详,字德初,吴兴人,曾官司谏。施注苏诗,注在各句之下,疏浚其典故,佐以时人评语,对王十朋注亦多纠正。有宋嘉泰刊本、景定补刊本,均已残缺。清查慎行有《补注东坡编年诗》,五十卷,其中正集四十五卷,《补录·帖子词·致语·口号》一卷,《遗诗补编》二卷。《他集互见诗》二卷。是集年谱冠于前,他人唱和诗则随附各诗之后。并考核苏诗地理,订正年月,引据时事,又厘正邵长蘅之臆改,增补施元之之遗漏。条理贯通,为苏诗注最善本。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中。今人孔凡礼有《苏轼诗集》点校本,五十卷,书末附有新近所发见苏轼佚诗,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出版。
苏轼词,宋代即有注本。《东坡词》,一卷,明毛晋刻,集后有毛晋所撰跋语,言得金陵刊本,经芟除他人窜入者而成,收入《四库全书·词曲类》、《四部备要·集部总集·宋六十名家词》中。近人朱孝臧有《东坡乐府》圈点本,三卷,收词较多,且据元本予以编年,收入《彊村丛书》。近人龙榆生有《东坡乐府笺》,三卷,以朱孝臧本为底本,前二卷编年,第三卷未编年,书前有夏敬观、叶恭绰、夏承焘所撰序,书后有龙氏《后记》,校订笺释甚为详备,凡词中典故皆注明出处,苏轼行状升沉皆依词而有以指点,对研究和阅读苏轼词极有参考价值。今人石声淮等有《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大出版社版)。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