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杂著。二十卷,又《余录》三卷。清钱大昕撰。成书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撰者事迹见“《廿二史考异》”条)
撰者居家三十余年,在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讲学。学识渊博,时人推为通儒,在音韵、训诂方面尤多创见。另著有《廿二史考异》、《潜研堂文集》、《恒言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等。作者年轻时即有意著述,读书有得,辄为札记,到晚年经增删整理,仿照顾炎武《日知录》条例,编为一集,是为《十驾斋养新录》。
本书为读书笔记形式,大致按内容分卷,如卷五都是讲音韵的;卷六都是谈史学的,等等。但也有一些卷同时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遇到这种情况,则把内容相同或相近的条目排在一起。
本书的内容相当广泛,凡于古代典籍有关的文字、音韵、训诂、校勘、地理沿革、典章制度、氏族流派,乃至金石、诗文、天算、历法等,无不洞彻原委、讨寻发明。以上诸端,学者“专精者固多,兼擅者尚少,惟嘉定辛楣先生能兼其成。”(本书阮元《序》)表现了作者多方面的学术造诣。
在语言文字方面,本书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是多方面的,凡考订古音,说明通假音转,说明文字之孳乳演变,发明古义、订正旧注误释、阐明字书旧注条例,校勘古书讹字,说明虚字用法,等等,都有许多精彩的创见。
本出由于是笔记、札记形式,所立条目就比较灵活,既可以是一字一音一事的考释,也可以是某一理论问题的阐发。比起随文注释和字书辞典的形式,更有利于进行翔实的考证和理论条例的归纳。事实上,本书某些篇幅较长的条目,就是一篇篇有独到见解,论证完整、例证丰富、结论可信的学术论文。比如卷五的“古无轻唇音”条,在“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的结论下,举了好几十个例字,上百条材料,反复进行论证。值得一提的是,本条除了大量运用了反切、异文等考订古音的常用材料外,还兼及佛经读音、当时的方音等,在研究方法上给后人以很大的启发。钱氏此说一出,即成定谳,实开古声母研究之先河。本书的学术价值也可于此见其一斑。
又比如“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说文连上篆字为句”、“说文本字俗借为它用”、“说文读若之字或取转声”、“毛传多转音”、“以重言释一言”、“译音无定字”等条,以及许多对个别字词音、义的考释,对研究文字、音韵、训诂都有较大的贡献,因而受到后人的重视。
版本方面,有嘉庆九年甲子至十一年丙寅刊本、浙江书局重刊本、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七年排印本、上海书店一九八二年据商务版复印本等。本书收入作者《潜研堂文集》和阮元汇刻的《皇清经解》。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