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著。六卷。清凌廷堪撰。约成书于嘉庆九年(1804年)。
凌廷堪,字次仲,生年不详,卒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安徽歙县人。他一生好乐,尤其擅长南北曲。乾隆年间曾在杨州词曲馆任“雠校”。他对古代乐调问题有极大兴趣,经常阅读有关典籍,并亲自加以考证。由于可借鉴的成果很少,且无人与之商讨,故他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与思索,终有所领悟,著成《燕乐考源》。开始并未公布于世,惟恐有误,致谢世前五年才得以出版。
《燕乐考源》是一本研究隋、唐燕乐的来源及其宫调体系的专著。按乐调类别编排成卷。前有原序与总论,后有后论并附“与阮伯元侍郎书”和“燕乐考源跋”。卷中无顺序编号。卷一是总论。主要探讨了燕乐二十八调的源流问题,并提出了四宫七调之说。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古籍之记载,并附个人按语。他从燕乐原出于琵琶得知,燕乐器均为宫、商、角、羽,而无徵声。宫、商、角、羽即为四宫,每宫可构成七个调,四七二十八,故有二十八调。从而确立了四宫七调之说;卷二主要讨论了“宫声七调”问题。其中包括“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卷三讨论了商声七调。包括大石调、高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林钟商、越调;卷四讨论了角声七调。包括大石角、高大石角、双角、小石角、歇指角、林钟角、越角;卷五讨论了羽声七调。包括般涉调、高般涉调、中吕调、正平调、南吕调、仙吕调、黄钟调;卷六中论述了燕乐二十八调问题(包括上、中、下)、字谱(即五声二变)问题、述琴问题、述笛问题、起调、毕曲问题、徵调问题、夹钟在燕乐中的地位问题、明人的九宫十三调问题及南北曲问题,等等。除补充前面之观点外,也不乏新的认识。如在起调毕曲问题上作者认为起调、毕曲用某律即为某调是不对的,是古之已有“诸调杀声不能尽归本律”的作法。然而,杀声不归本律,而调之为调,不因杀声而改,则宫调之辨,不在起调毕曲。”这样,便纠正了宋儒的偏见;卷六之后一部分是“表”。列出各宫调表格,包括燕乐表,七宫、七羽表,七商、七角表,南宋七羽表,南宋七商表,南宋七闰表等。并列举了姜尧章的古琴各调之弦序。
《燕乐考源》的写作特点是先列出古籍上对某一问题的记述,然后加上个人的详语,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就使得读者能接触到大量的史料,并可对其进行比较。另外,它是一部较完整的研究隋唐燕乐乐调的著作。其中的许多见解是具有创造性的,使该书在研究隋唐乐调问题上很有参考价值。
现有《粤雅堂丛书》本、《校礼堂全集》本、清·《绿野堂刊本》、《安徽丛书》本、《国学基本丛书》本及商务印书馆排印本等。其中《校礼堂全集》本是作者之弟子张其锦等在经籍整理学家浙江巡抚阮元的支持下辑成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