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文别集,五辑,清郑燮撰。撰者自编,成书于乾隆年间。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兴化(今属江苏)人。幼家境贫寒,以卖画为生。乾隆六年进士,于山东范县(今属河南)、潍县做了十二年七品县官,颇有政声。因得罪富豪官吏,辞官归家,仍以卖画为生。他擅画兰竹石,以草书中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他擅书法,和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之一。
《郑板桥集》,分家书、诗钞、词钞、小唱、题画五个部分。家书中共收入郑燮给其弟的十六封信;诗钞共收入三百多首诗,词钞收入了近百首词,小唱有十首道情。家书中最有名的是《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其中说:“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并骂一些“读书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攫取金钱。”语言真率大胆,富有风趣,流传极广。郑氏诗词中反映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的作品较多,如《逃荒行》、《还家行》是哀饥民的;《私刑恶》、《悍吏》是刺官吏的;《孤儿行》、《后孤儿行》、《恶姑》是写孤儿、小媳妇非人的悲惨生活的;《潍县竹枝词》、《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则写了农民、渔夫、盐工的痛苦生活,至今读来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在另一部分诗词中,板桥又用绚丽轻灵的笔触描绘了许多可爱的人物形象和民间风俗。如“潮头如山挺船入”的弄潮儿(《弄潮曲》)、“检点儿眠听晓鸦”的寡妇(《抚孤行》)、“醉来索取笔纸出,一挥百幅成江河”的潇洒画家(《音布》),还有“捆青松,夹绿槐”的樵夫和“高歌一曲斜阳晚”的渔翁(《道情》十首)等等,这些人物有声有色,呼之欲出,生活情景跃然纸上。在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背景上再现了普遍人真实的生活情调,“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再现了当时繁华的都市情景;“门外绿杨三十顷,西风吹满白莲花”又唤起了读者>对江南水乡的向往;而“湖姬醉舞双红袖,笑指黄羊掛骆驼”则描绘出迷人的塞外风情和少女的翩翩舞姿。他的诗真正体现了“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还有一部分诗词作品则可当书画论来读,可见出其于艺术创作的真实体验,如《江晴》、《音布》、《又赠牧山》、《贺新郎·徐青藤草书一卷》等,或谈用笔,或述风格,或议审美,或叙创作之艰辛,皆现出郑氏的独到之处。题画诗则更是寓寄托于其中,足见其狂放不羁的性格。
《郑板桥集》除板桥书写本外,还有乾隆年间据手写本刻印的清晖屋本和浪斋本、北京中国书店一九二四年影印本、上海书局一九三五年影印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一九六二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七九年版。又有王锡荣注《郑板桥集详注》(吉林文史出版社版)、卞孝萱编《郑板桥全集》齐鲁书社版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