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部戏曲论著。清焦循撰。小序作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刊行于宣统三年(1911年)。(撰者事迹参见“《孟子正义》”条)
这部论著对演出“花部”剧目进行考证和评论。清中叶,有人把地方戏分为“雅部”、“花部”两类。“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统称为“乱弹”。文人谈戏,多讲南、北曲,鄙视地方戏曲,而焦循独具慧眼,对当时扬州流行民间戏曲给以充分肯定。
此书认为,“花部”原本于元剧,“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对“花部”剧《两狼山》、《清风亭》、《赛琵琶》一一评述。《两狼山》演杨业死事,则“全归狱于美”。“潘之害贤,寇之嫉恶,淋漓慷慨,豪发毕露。”认为,“宋之于辽,自潘而弱,自准而振”。此戏“与史笔相表里”。《清风亭》描写弃婴忘恩负义故事:张处士夫妇抚育弃婴,婴儿长大,生母相认携去。张家夫妇沦为乞丐,闻当年弃婴今已中状元返里,赶往清风亭相见。状元反目不认,二老撞死亭前。风雨大作,雷殛状元。此书评论:“(此剧)始无不切齿,既而无不大快。铙鼓既歇,相视肃然,罔有戏色;归而称说,浃旬未已。彼谓花部不及昆腔者,鄙夫之见也。”《赛琵琶》写陈世美弃妻事。陈有父母儿女,入京登第,入赘之后,弃其前妻,不顾父母。评论对“女審”一出极推崇。“此剧自三官堂以上,不啻坐凄风苦雨中,咀茶啮檗,郁抑而气不得申,忽聆此快,真久病顿苏,奇痒得搔,心融意畅,莫可名言”。认为剧作“真是古寺晨钟,发人深省。高氏《琵琶》,未能及也”。作者对上述地方戏很喜欢,“每携老妇、幼孙,乘驾小舟,沿湖观阅。”在农事之余,人们在柳阴、豆棚之下盛谈“花部”戏曲故事。上述见解来自乡间,故取名“农谭(谈)”。
版本:今存焦循原稿本,《怀豳杂俎》本(徐及昌辑刻)。一九五六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八)本。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