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诗词歌曲的笔记体著作。五卷(另有一卷本与十卷本)。宋王灼撰。成书于绍兴十五年(1145年)至十九年(1149年)。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又号小溪,生卒年不详。遂宁(今属四川省)人。南宋绍兴中曾为幕官。该书自序称:“乙丑冬(1145年),予客寄成都之碧鸡坊妙胜院,自夏涉秋,与王和先、张齐望所居甚近,皆有声妓,日置酒相乐,予亦往来两家不厌也。……予每饮归,不敢径卧,客舍无与语,因旁缘是日歌曲,出所闻见,仍考历世习俗,追思平时论说,信笔以记。积百十纸,混群书中,不自收拾。今秋(1149年)开箧偶得之,残脱逸散,仅存十七,因次比增广成五卷,目曰《碧鸡漫志》。”
该书简述了自上古歌谣到三百篇,以至汉乐府、唐诗、宋词的演变脉络,考察了古代曲调兴衰存亡的情况,探讨了歌曲内容与词采、声律的相互关系。他根据“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观点,强调诗歌须有感而发,抒写性情,以歌代言,因此,他主张内容第一,词采、声律服从于内容的需要。他说:“故有心则有诗,有诗则有歌,有歌则有声律,……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王灼还品评了自隋唐五代至宋数百年间著名词人及其作品的优劣高低,并考察了许多词人的气质、才学、阅历、风格特点,言简意赅,独具只眼。尤其可贵的是,王灼注意到民间艺人作家,如兖州张山人,“以诙谐独步京师”,泽州孔三传,“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诵之”。王灼还用大量篇幅考索唐代乐曲词牌的源流及其与宋词的关系,辨明事实,鉴别真伪,解决疑难,并记叙了一些词人生活、创作的轶事,学术价值颇高,多为后世学者所征引。正如《四库提要》所说,刻书为“考古者所资也”。
《碧鸡漫志》有《说郛》本(十卷,但其实是节本),《汲古阁》本,《唐宋丛》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均为五卷本),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据《知不足斋丛书》本重新校勘出版新本,收在《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中。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