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大般若经》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2021-05-29 17:34:48

  全名《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总集。六百卷,十六会。唐玄奘译。(译者事迹参见“《大唐西域记》”条)

  全书各部分形成年代不一,一般认为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第九会(《能断金刚分》)成书于前一世纪左右,其他各会陆续形成于以后几个世纪。从二世纪到唐代,先后有本书某些部分的汉译本多种出现,玄奘根据自己从印度带回的本书三部梵文全本加以翻译,即成汉译本六百卷;其中对旧有汉译本重译或改译的有一百零八卷共六会(第二、四、六、七、八、九会),由他本人最新译出的有四百九十二卷共十会(第一、三、五、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会)。

  玄奘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法相宗创始人。一生译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从印度带回本书梵文全本三部,长安名僧因当时没有本书的全译本而请他译出。唐显庆四年,玄奘经朝廷许可离开长安前往坊州(今陕西黄陵),住玉华宫寺专门从事本书的翻译,从显庆五年(660年)到龙朔三年(663年),历经近四年时间完成。

  全书六百卷分别记述佛陀说法的十六次集会,称为十六会,每会相当于一部独立的经典,记述该会情况及说法内容。各会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会共四百卷七十九品,记述佛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一切世界上首菩萨及帝释诸天来集,佛为众菩萨与诸天说法,以及众菩萨与诸天的说法,所说内容主要是全面阐述般若教义。本会说明一切诸法因缘假合,空无自性,无生无灭,如幻如化,皆不可说;菩萨为修得一切佛法,应当学修般若波罗蜜,般若于诸波罗蜜中为最胜方便,能生出摄受一切善法,能灭诸恶,一切智智从般若出;般若以虚空为相、无相为相、性空为相、离文字相,等如虚空,无边无量,甚深不可思议;般若无能修、无所修、无修处,般若无能证、所证、证处、证时等,于甚深义中实无少法可得,非世间一切所能比度,般若无所学,无所成,以无所得为方便,般若之名亦但有假名,毕竟不生;菩萨住于般若,应当观察一切诸法空无所有、无所自性,观人、我、诸法及如来法毕竟无生,住于般若即住无所住;菩萨修习般若即能成就佛法圆满,拔济有情;应当学习闻思读诵书写流通般若。本会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会七十八卷八十五品,其中品目开设与第一会稍有不同,文字也比第一会简略一些,而内容与第一会基本相同,也是全面阐述般若教义。

  第三会五十九卷三十一品,第四会十八卷二十九品,第五会十卷二十四品,这三会的品目和文字都比第一会大为简略,而内容也与第一会基本相同,阐述般若教义。以上书中前五会义同文异,二、三、四、五会的内容可参见第一会。

  第六会八卷十七品,记佛在鹫峰山为最胜天王及诸菩萨说菩萨学修般若即能通十波罗蜜一切佛法、证如来法性、具诸功德,法性平等,又说过去燃灯佛求法得忍的故事,并为最胜天王授记;为曼殊室利说受持功德、毁谤过患,以及菩萨化他、自行二种般若等。

  第七会《曼殊室利分》二卷,记佛在誓多林给孤独园为曼殊室利、舍利子等说观佛即真如相,无生灭去来等,于诸有情及涅槃界非二非不二相俱不可得,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乃至涅槃无差别相,及修甚深般若一相庄严三摩地等事。

  第八会《那伽室利分》一卷,记佛在誓多林给孤独园,妙吉祥菩萨将入城乞食,与龙吉祥、无能胜菩萨答问甚深般若,观一切虚幻不实;龙吉祥、善现、舍利子闻法入诸三昧,以至施食的近事女也受化得果,说明般若的胜德等。

  第九会《能断金刚分》一卷,相当于《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的别译,记佛在誓多林给孤独园为善现菩萨说住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住我、人、众生、寿者相而行诸波罗蜜,无住、无得、离一切相,欲以诸相见如来皆不可得,一切法如幻如露、如梦如影。

  第十会《般若理趣分》一卷,记佛在他化自在天宫为金刚手菩萨等说一切法甚深微妙般若理趣清净法门,又说寂静法性理趣现等觉门,以及最胜第一甚深理趣无上法门,并为说菩萨般若理趣境行果德等。

  第十一会《布施波罗蜜多分》五卷,记佛在给孤独园、舍利子承佛意旨为诸菩萨说布施波罗蜜,其内容主要是应缘一切智智以大悲心为上旨而行施,即能摄受一切智、证得无上菩提;菩萨行施胜于声闻,有种种巧方便行施,随喜、回向所引善根皆有益众生;应起决定的施心及无染布施,不起二乘相应作意;佛为满慈子说一切法非实有、无舍无得、无所损益;舍利子为满慈子说应观一切法性空寂,一切智智具胜功德,以财、法施诸有情,随顺菩提,广作饶益。

  第十二会《净戒波罗蜜多分》五卷,记佛在给孤独园、舍利子承佛意旨为满慈子说菩萨持戒犯戒的不同情况,住二乘作意为菩萨犯戒,见有少法名为作者是犯戒菩萨,随修六度皆以大悲为首,发起随顺,回向一切智智相应之心为具戒菩萨,应对其他菩萨乃至一切有情供养恭敬,了达一切法空无实,于六度乃至三智无味著等。

  第十三会《安忍波罗蜜多分》一卷,记佛在给孤独园、满慈子承佛意旨为舍利子演说菩萨忍和声闻忍的差别,以及菩萨修行般若,观身心如虚空,于境无分别,堪修安忍;又观蕴处界常无常等为行他行处,以平等心修行六度一切智智相作意为行自行处等。

  第十四会《精进波罗蜜多分》一卷,记佛在给孤独园、满慈子说精进和懈怠的相状,菩萨从初发心,身心为他作饶益事,常应精进修六度等。

  第十五会《静虑波罗蜜多分》二卷,记佛在给孤独园,为舍利子说菩萨八方便四禅、四定而不味著,观一切法不可得而不弃不舍一切智智;为满慈子说安住静虑、摄受般若、精进、安忍、持戒、布施等相,以及三界静虑顺逆次第。

  第十六会《般若波罗蜜多分》八卷,记佛在王舍城竹林园白鹭池傍为善勇猛菩萨说般若的修行、圆满、安住,说明般若于一切法都无所依,与一切法非离非合,非相应非不相应,非一切法摄,非离一切法,如梦幻焰影;为舍利子说于一切境皆无住著,以无边法为所行境,当精进行,自利利他,是为菩萨般若行;为善勇猛菩萨说菩萨修行般若,于一切法都无所行,遍知一切所缘而行,遣除一切所缘而行,一切法以无性为性,故无可修,亦无可遣,于一切法无取、无执、无住、无着,当得成就功德智慧大威神力降伏魔等。

  本书核心内容是阐述诸法性空的般若学说,说明一切诸法虚假不实,虽然虚幻而无碍假有;只有通过学修般若,才能契合诸法性空的真理,般若能摄一切佛法,是诸佛之母;因此般若与大乘一无二;学修般若以无所得为方便,无执无取,无住无著,心不住于一切法,如是才能达到彻底的觉悟解脱。书中所述性空无相的理论,实际上是各种大乘佛教学说的基本思想和重要教义,因此本书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经录家列在大乘经典之首。

  本书阐述的思想学说曾在印度给大乘佛教思想的发展以深远影响。中观学派的代表龙树曾作《大智度论》解释本书,发挥书中实相性空无所得的观点,瑜伽行派的重要著作《现观庄严论》阐述本书的实践行证学说。自公元二世纪本书有些部分的单译本在中国流传之后,中国僧人中弘传研习本书者历代不绝其人,特别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本书所阐述的般若学说大为流行,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的基本理论,并影响到隋唐时期的有关宗派。书中提出的声闻藏与菩萨藏的教相分别、般若教义为三乘通教、一刹那心具摄三种智、他方净土之说、般若离文字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依般若修一切陀罗尼等等,给中国佛教中三论、天台、净土、禅、密诸宗的思想和实践以直接影响,成为各宗派教义的张本。书写、诵读、受持、供养本书,也成为中国佛教信徒中的一种风尚。

  本书译文精确,言辞典雅,文义畅达,论辩清晰,在翻译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本书的注释极多,都是书中某些部分单译本的注释。本书的提要有大隐《大般若经关法》六卷、智旭《阅藏知津》第十六至二十三卷、葛颅《大般若经纲要》十卷、欧阳竟无《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叙》四卷等。

  本书收在《大正藏》第五、六、七卷,另有宋代刊本(已残)及民国年间江北刻经处刻本。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