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名家名作 > 名家名作

俞平伯《《西还》书后》原文欣赏

2021-05-30 12:03:26

  《西还》书后

  序视书之体裁而有,书必有序,似亦无取。作诗所以写吾怀,且必曾忠实地写,以求知于世。若犹不能,则彼我殆有性分之隔,非言语之事矣,今乃恃序以诠诗,不亦谬乎。是以斯集初刊,竟不作序。下列短言,作凡例读。

  诗集编次之方,随好尚而殊,或编年,或分类,或以篇帙之巨细而分先后,三者皆未尽适于用。年时月日如此分明,以应世法之需耳,非谓今年今日之我尽然于去岁昨日之我也。剪断一江春水,岂可得耶?若以性质为纲,或以大小为序,则尤不可。何则?自然之广大,人事之蕃变,情思之多棼,书能以类判乎?至于评衡之事,见智见仁,在乎读者。一脉之水,一树之花,自生分别,此亦不可。《冬夜》编年,冠以雨序,如象之巨座,蛇之赘足,余滋悔焉。

  编诗之道竟无适而可矣,是又不然。就一义言,编年自胜。月日栉比,便于寻阅,一也;读诗如读年谱,易了知作者之生平,二也;情思之渐变次序而昭明,三也。故是书所录篇章,仍以时日为次。

  至于断制,则不凭依年岁,以事为判,吾心磨定,逐物而迁,事变来乘,前尘遂远,如歧路分手之子后将异其栖宿焉。故是书终于西抵上海之日,而以“西还”名之。郊荅《西还》是一部“数奇”之书,没有容它再版,已经绝版了。它不带一点披挂以求知遇,果然不为世所知,殊有求仁无怨之概,我倒特别的喜爱它呢?。有一“书后”作于十一年太平洋舟中,是在说诗集不必有序的。后来一想,这不是一篇序吗?无乃滑穆。于是《西还》就变成“光杆儿”的了(这自然不是牡丹)。近来把它找着,首尾已各缺了一页,堕欢重拾,敝帚自珍之感兼而有之,遂将起首补了一小节,结尾便没有补,也就可以算完了罢。中间文字,只略删节,无多变动,以存其真。

  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日。

  作者简介

  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原名俞铭衡,以字行,字平伯,德清东郊南埭村(今城关镇金星村)人。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早年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成员。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赴日本考察教育。曾在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执教。后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47年加入九三学社。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顾问,中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届理事。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俞平伯最初以创作新诗为主。1918年,以白话诗《春水》崭露头角。次年,与朱自清等人创办我国最早的新诗月刊《诗》。至抗战前夕,先后结集的有《冬夜》、《西还》、《忆》等。亦擅词学,曾有《读词偶得》、《古槐书屋词》等。在散文方面,先后结集出版有《杂拌儿》、《燕知草》、《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等。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曾传诵一时。  1921年,俞平伯开始研究《红楼梦》。两年后,亚东图书馆出版专著《红楼梦辨》。1952年,又由棠棣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研究》。1954年3月,复于《新建设》杂志发表《红楼梦简论》。同年9月,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然仍不放弃对《红楼梦》的研究。1987年,应邀赴香港,发表了《红楼梦》研究中的新成果。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论著合集。还著有《论诗词曲杂著》、《红楼梦八十回校本》,有《俞平伯散文选集》等。  1990年10月15日逝世,终年91岁。葬于北京福田公墓。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