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汇》是中国古代文字学著作。明梅膺祚撰,书成于万历乙卯(1615)年。主要版本常见的有明万历四十三年序刊本、清康熙十年西泠堂主人刊本、同治七年紫文阁刊本,清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多有翻刻,版本较多。较常见的是金阖会文堂藏版本。
梅膺祚 (生卒年不详),字诞生,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根据其从兄梅鼎祚所写的《增补字汇序》,知他是明神宗万历年间的太学生,余事不详。所著亦仅有《字汇》一部。
本书正文12卷,每卷一集,按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名称标目。先将 《说文解字》 的五百四十部与 《篇海》的四百四十部合并为二百一十四部,再将部首“以字画之多寡循序列之”。全书子集为一二画的部首,丑寅两集是三画的部首,卯辰巳三集是四画的部首,戌集是八九画的部首,亥集是十画以上的部首。每部中的字又按笔画的多少排列,笔画少的字在前,笔画多的字在后。正文每卷首有一个图,图中每行分十格,载明每卷的部首及部首所在的页码,这实际上是分卷的目录。首卷后附“检字”,排列不容易辨明的难检字。全书在编排、收字、注音、释义等方面也较前此的字书不同,如编排上不仅改变了《说文解字》原有的篆字列目、楷书释文的旧模式,而全以楷书列目、释文。而且每个字的排列也突破了《说文解字》按照意义关系为序的定例而易之以全按笔画多少以为先后的顺序。同时,偏旁有改易或异形,主要是楷书有所变化的,都加注明。如二画《人部》下注 “亻同”; 《刀部》下注 “刂同”等,皆是。收字上按照 “从古”、“遵时”、“古今通用”三个原则,于 “古字当从者,纪而阐之”;于 “今时所尚者,酌而用之”;于“字可通用者,好古趋时,各随其便”。但是,对于“怪僻之字”,则“悉芟不录”。书中虽收有不少古、俗字,但 一般皆加以区别与说明。注音上,在 《玉篇》的基础上又有进步。这便是除每字下先列反切再加直音以外,如果直音只有其声而无其字的,就用平、上、去、入四声来注音。如 《刀部》“刓”字下注云: “吾官切,玩平声”; “刌”字下注云: “趋本切,村上声”等等。释义上,除了训释的简明外,还常常采录《说文解字》,说明造字的本义。且于字的各个义项下面尽量列出用例,以便读者明晓。另外,全书除正文外,又于卷首列有 《运笔》、《从古》、《遵时》、《古今通用》、《检字》等五种附录;卷末附有《辨似》、《醒悟》、《韵法直图》等三种附录,皆是一些有关正字法方面的理论与知识介绍。
本书在中国文字学史、中国字典编纂史上,其可称道处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它对《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的大胆改革,按照检字法的原则,根据通行字体按照笔划来排列,以达到便利读者的目的。《说文解字》首创五百四十部,其功颇巨。然随着汉字形体的演变,一般读者对于《说文解字》的部首有许多不甚明了之处,索检十分繁难。因此,从实用与文字进化的观点来看,这种字书编排法亦应改进。前此的 《龙龛手鉴》、《篇海》已摆脱了《说文解字》的部首检字法的束缚,首先采用了音序检字法,但由于其所用以排序的三十六字母以及古韵、古调皆已离字书编纂时的语音实际相距很远,因此一般读者因缺乏古音韵常识,使用起来仍不方便。而本书则根据汉字笔画规律,同时照顾到普通读者的文化水准,不仅改易合并了《说文解字》的部首系统,而且采用了以笔画多少排序的编排方法,突破了传统字书局限于《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的樊篱,自创一种新的字书编排法。为中国更广大的读者提供了检索字词的极大便利。这种编排法对于近现代《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等大型辞书的编纂有很大影响。其二是本书在字典释义上的进步。作为字典、词典,释义是当然的核心部分。中国的字典编纂虽然历史悠久,但是自《说文解字》以下各代字书,如《玉篇》、《类篇》等,皆于释义方面有许多欠缺。而本书则吸收了前代字书编纂的经验教训,于释义上充分重视。它收录的义项,不仅有经典里的常见义,也有一些后代通行的新义。释义的文字也较通俗易懂,例句收集亦十分丰富。因此,它不仅在规模上十分接近近现代的字典、词典,而且对于读者来说也是十分便利、有用的。其三是本书卷首所列的“运笔”一项,教人写字的笔顺,如“毋,先��,次��, 次丿,次一”; “書, 先, 次白”, 等等; 卷末所附的 “辨似”,教人辨认形体相似的字,如“肓盲;肓,音荒,膏肓;盲,音萌,目无瞳子”; “趺跌:趺,音孚,趺坐;跌,音迭,足失据”,等等。这种附录所介绍的汉字实用知识,对于汉字规范化、普及汉字书写知识,皆十分有意义,为前此的其他字书所无。当然,本书也有不少缺憾,如引书举书名不举篇名,或举篇名不举书名,又引前人之说不注明出处,释义也常有错误等。
本书梓行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应用十分普遍。明人张自烈的 《正字通》、清人张玉书等的 《康熙字典》等,皆以之为蓝本,继承了它成功的编纂经验。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