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山人精华录》是一部清诗别集的选本。王士禛著。其早期诗作,曾有《落笺堂集》、《阮亭诗选》、《过江集》、《入吴集》、《白门前后集》的刊刻,今已绝少流传。康熙八年(1669)吴郡沂泳堂陆续刊刻《渔洋山人著述》38种,其中有《渔洋山人诗集》22卷,即从早期诗作诸集删并而成,收诗从顺治十三年(1656)至康熙八年(1669),编年为序;《渔洋山人续集》16卷,收诗从康熙十年(1671)至二十二年(1683),编年为序; 《蚕尾集》10卷,前2卷收诗,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至三十三年(1694),编年为序;《蚕尾续集》2卷,收诗从康熙三十四年(1695)至四十三年(1704);《蚕尾后集》2卷,收康熙四十七年(1708)诗;《南海集》 2卷,收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冬到二十四年(1685)间出使南粤时的诗作;《雍益集》2卷,收康熙三十五年(1696)出使雍益二州时诗作。《渔洋山人精华录》10卷,亦在《渔洋山人著述》38种之内,康熙三十九年 (1700) 刻,集中诗系从《渔洋山人诗集》、《续集》、《蚕尾集》、《南海集》、《雍益集》中精选而出,流传最广,《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该集为其门人曹禾、盛符升所编,或认为即出自作者本人之手,林佶写刻,字体精美。又有《四库全书》抄本、《四部丛刊》影印本、《万有文库》排印本等。注释 《渔洋山人精华录》,有金荣 《渔洋山人精华录笺注》12卷,编年细致,注释多以王士禛其他作品为据,有乾隆二年(1737)金氏风翙堂续刊本。又有惠栋 《渔洋山人精华录训纂》10卷,附年谱2卷,引书广泛,注释周详,但也有不够妥当之处。有乾隆间刊本、《四部备要》排印本等。另有伊应鼎选编评注的 《渔洋山人精华录会心偶笔》6卷,有乾隆二十四年 (1759) 刻本。
王士禛 (1634—1711),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历官扬州推官、礼部主事、户部郎中、翰林院侍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后因王五、吴谦狱失察,罢官里居,从事著述。有《带经堂集》、《渔洋诗话》与笔记《池北偶谈》、《居易录》、《古夫于亭杂录》等。
《渔洋山人精华录》10卷,卷1至卷4为古体诗,收诗367首;卷5至卷10为今体诗,收诗1320首,全书共收诗1687首。卷首有钱谦益序及其赠王士禛古诗1首。卷下题“门人侯官林佶编”。《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此集云:“士禛谈诗,大抵源出严羽,以神韵为宗。其在扬州作论诗绝句三十首,前二十八首皆品藻古人,末二首为士禛自述。其一曰: ‘曾听巴渝里社词,三闾哀怨此中遗。诗情合在空舲峡,冷雁哀猿和竹枝。’平生大指,具在是矣。”王士禛的诗歌创作基本实践了他的论诗宗旨,但最能体现其神韵主张的为其五七言近体之作,如卷5收《秋柳》诗4首,其一曰:“秋来何处最消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顺治十四年(1657),作者在济南与诸名士云集大明湖时,见亭下杨柳千余株,怅然有感,写下这4首《秋柳》诗,流传甚广,许多人与之唱和,盛传一时。又如卷5七绝 《江上》,作于顺治十七年,写秋深渡江景色,抓住黄叶与雁声两种最能搅动旅思的意象,意境深远,感人至深: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秦淮杂诗》14首之一云: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亦可见神韵。又如 《真州绝句》5首之一云: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这组诗作于康熙元年(1662),据说江淮间人士多将“好是”一联写为画图,从中可以体味到作者此诗神韵的魅力。其他如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二首》,可见作者论诗宗旨; 卷6 《冬日读唐宋金元诸家诗偶有所感各题一绝于卷后凡七首》,咏韩愈、杜牧、苏轼、黄庭坚、陆游、元好问、虞集7位诗人,亦可见作者宗尚。卷8所录《悼亡诗二十六首》为哭张宜人之作,感情真切,也有韵味。卷10七律 《皖城怀古四首》沉绵有味,也属兴寄之作。
王士禛的古体诗不如他的近体诗隽永有味,但如卷1 《茧租行》等诗有悯农之意,现实性较强。他的另一些古体诗气势豪壮,格调苍劲,也属上乘之作。
对于王士禛诗的评价,赵执信《谈龙录》认为朱彝尊“贪多”,王士禛“爱好”。袁枚《随园诗话》卷2云:“阮亭先生,自是一代名家。惜誉之者既过其实,而毁之者亦损其真。须知先生才本清雅,气少排奡,为王、孟、韦、柳则有余,为李、杜、韩、苏则不足也。”洪亮吉《北江诗话》卷3说: “王文简诗,律体胜于古体,五七言绝句又胜于五七律。”朱庭珍 《筱园诗话》卷3说:“阮亭先生长于七绝,短于七律。以七绝神韵有余,最饶深味;七律才力不足,多涉空腔也。然七律亦间有出色之篇,可传可法。”评价王士禛的诗歌创作每每要涉及到他的神韵说,他的诗有三千余首,难以尽览,这部选本 《渔洋山人精华录》 就有它实用的价值了。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