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红楼解梦》的学术价值
红学研究
《红楼解梦》是一部学术价值极高的《红楼梦》研究系列论丛,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红学研究专著。作者积二十多年之辛苦,行文二百三十多万字,出版学术论文共六集,加编外集《红楼圆明隐秘》,计十册。由霍国玲、紫军校勘的《脂砚斋全评石头记》也已出版发行。为了帮助青年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红楼解梦》,作者编写了一部通俗读物《反解红楼梦》,已经与读者见面。虽然《红楼解梦》尚有三集待出,但就已经出版发行的前六集来看,“解梦”的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解梦”之路以其创新的姿态和无穷的魅力已经初步展现在了广大读者面前。
《红楼解梦》对红学研究的贡献是全面的,其主要独创性结论是:
1、《红楼梦》(主要指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版本)是一部旷世奇书。它具有与其他古今中外古典文学作品完全不同的特殊性。即,《红楼梦》不是一部本来意义上的纯粹的小说。它的貌似未竟之作的八十回正文是“假语”、“荒唐言”,其中充满了“误谬”,在正文的字里行间写满了脂砚斋等人的批语。这是作品结构的特殊性。作者写作《红楼梦》的目的不是为了传小说之意,而是为了传一部历史给后人。《红楼梦》像一柄《风月宝鉴》,有正反两面,正面类似于小说,反面隐写的是历史。早期读者戚蓼生说它是“一喉二歌”。这是作品内容的特殊性。
2、“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戚序本《石头记》是最符合作者本意的抄本。“解梦”作者以该版本为研究对象,解出了隐写在正面文字背后的那段历史。即,作者曹雪芹与其恋人、后做了雍正皇后的竺香玉合谋毒杀了雍正,搞了一次未遂的宫廷政变,致使曹家这个百年望族两次被抄家,以致一败涂地。
对于这样一个石破天惊的独创性结论,有人一时不太理解,有人感情上一时不能接受,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想完全彻底地否定它,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全盘否定”的本身就是一个不科学不客观不现实的态度。而事实上, “解梦”从诞生到现在,一直都受到红学界的不公正的对待:一些人表示“不可想象”,多数人认为“不可相信”;有的人惊呼这是“弑父弑君”、“满门抄斩”的事;文学家说这是“异端邪说”、“标新立异”、“纯属子虚乌有”;史学家说这是“小说家言,史书无记载,不可相信”;也有人说这是作者“走火入魔”,是“糟蹋《红楼梦》丑化曹雪芹”。总之,一片斥责之声,予以全盘否定,甚至动用非学术手段对其进行“围剿”和 “封杀”。
对待一个学术观点,对待一部学术著作,我们究竟应该持一个怎样的态度?究竟应该怎样评价它的学术价值?这里大有学问,应该认真对待和研究,且莫简单从事,更不能感情用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给予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价。
我是2004年才开始接触《红楼解梦》的,看完后首先感到十分震惊,待冷静下来经过理性思考以后,认为这是一部非常严肃的学术专著,从而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的看法与红学界大多数人的看法不尽相同。我认为,《红楼解梦》是一部具有极高社会历史价值的红学研究专著。“解梦”作者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创新的,指导思想是先进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治学态度是严肃的。他们的研究结论总体上是可信的,是经得起实践、史料和时间检验的,具有客观的真理性。为此,我把我的看法写成论文,与“解梦”作者进行交流,并发表在“红楼艺苑”网上与网友交流。从2005年4月开始,一年多时间,我发表了20多篇论文,从不同侧面阐述了我对《红楼解梦》的看法,也是我对《红楼解梦》学术价值的评判,读者如有兴趣,可以参考。主要有:
1、《红楼解梦》的客观真理性(该文被选用为《红楼解梦》第六集“序”)
2、《红楼解梦》的创新思维
3、《红楼解梦》的理论体系
4、《红楼解梦》的历史命运
5、《红楼解梦》经得起实践检验
6、《红楼梦》的本质属性是历史不是小说
7、《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历史与小说的奇妙结合
8、从整体联系上认识和把握《红楼梦》的主线
9、从作者的隐写秘法看《红楼梦》的史书特质
10、红学基本问题及其检验标准(该文获“红楼梦潭”建站五周年论文评选三等奖)
11、正史、野史与《红楼梦》
12、红学研究者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3、两种并行不悖的红学
14、红学的困惑和悲哀
15、应该怎样谈秦可卿
16、红学研究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
《红楼解梦》是解读《红楼梦》的学术论文。我的几篇拙文,试图解读和宣传《红楼解梦》,以期达到帮助广大读者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红楼解梦》的学术价值的目的。
我认为,要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红楼解梦》的学术价值,必须首先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红楼梦》是一个“客观实在”,是一个不以我们后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要认识这个客观事物,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方法。坚持一切从《红楼梦》的特殊的客观实际出发,反对划分研究范围,反对设置学术“禁区”,反对一切形式的简单化、绝对化、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和形而上学。克服文学工作者和史学工作者的专业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把文学的专业知识与历史学的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认真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文史分流”和“文史合一”的特点和优点,认真研究《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的特点和优点。
2、《红楼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客观事物。他要求研究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和文化素养。对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者来讲,它只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可:一是要有专门的系统的知识,二是要有“悟性”。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和阿基米德的“浮力”了。对于红学研究者来说,还应该具备第三个条件,这就是知识面要宽。不仅要有系统的古典文学知识,而且要有相关的哲学、逻辑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宗教学乃至民风民俗、方言土语等方面的知识。要真正认识《红楼梦》的本质,做曹雪芹的“知音”,必须具备较高水平,与作者站在同一平台。
3、红学研究必须创新思维。要克服传统思维方式的种种弊端,摈弃线性思维、错误推论、权威定势和从众定势等简单思维方式,克服形象思维的局限性,更多地使用辨证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立体思维、发散性思维等。用创新思维和科学方法解读《红楼梦》、研究红学史、正确认识《红楼解梦》的学术价值。
4、红学研究是一项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作者的写作目的、作品的主题和主线都具有客观性、唯一性和真理性的特点。虽然说,红学研究的成果五花八门,也有人主张“多岐为贵”,这是从追求真理的过程而言的,符合“双百”方针。但是,真正符合作者曹雪芹著书本意的正确认识和结论却只能有一个。所以,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鲁迅先生关于“《红楼梦》单是命题,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革命家看见排满,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的见解。即是说,一方面,《红楼梦》博大精深,无论什么人都能从中得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而另一方面又说明了,具有不同专业文化素养的读者和研究者,由于立场和世界观的不同,研究的角度不同,专业局限性的差异,而导致研究结果的不同。这就好比“盲人摸象”,带有研究者自身的强烈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特点,都没有做到客观的、全面的、本质的反映《红楼梦》这个客观实在。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取得符合《红楼梦》客观实际的真理性认识、有望成为作者的知音呢?只能是那些知识面也宽、认识能力也强、也有很强的悟性的人。这样的人不是多数,而是少数。所以有人说,真理有时会掌握在少数人或小人物手里,或者说,真理往往是由少数人或小人物首先发现的,而多数人或大人物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或自身专业的局限而不予承认或不理解,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以后才能取得“共识”。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和重视少数人或小人物的意见,认真研究和论证他们的“很有生气的文章”、很有创见的观点。多数人或大人物的意见固然要受到尊重和重视,但绝对不能盲目崇拜,不能盲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多数人或大人物的意见、少数人或小人物的意见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这个角度讲,在学术界,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必须坚持“双百”方针,做到“以理服人”;反对红学垄断,倡导学术民主。
对于《红楼解梦》的学术价值,我们决不能低估。紫军先生在本书第四集前言中对《红楼解梦》的历史性贡献做了全面地总结和概括。认为“《红楼解梦》解决了大量红学难题,对于各派之间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各学派内部存在的大量争论不休、悬而未决的问题,都给予了一一破解”。“解梦”对红学研究的贡献是广泛而深刻的。其中包括:对《红楼梦》的抄本、结构和写作方法、时代背景和思想倾向性、主题、纪年、人物、语言和诗词、宁荣二府和大观园研究的贡献;对曹雪芹的生辰、卒年和葬地、祖籍、父亲母亲及家世、故居、与批书人关系研究的贡献;对清史研究的贡献;对中国古典文学特殊性研究的贡献;对红学史研究的贡献。有人说,《红楼解梦》是对《红楼梦》研究的“全面突破”,是红学研究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我认为这是很有道理的。
认识《红楼解梦》的学术价值应该从它的论证过程出发,而不应该仅从它的研究结论出发。有些人一看到“曹雪芹与恋人竺香玉毒杀雍正”的结论,首先感到的是震惊,是不可思义,因而从感情上不能接受,于是就主观的予以否定和出于本能的排斥。还有些人说,“过程无须多讲,单说结论……”。这是一种典型的“逻辑颠倒”的错误。不讲论证过程,只讲对结论的看法,不是客观唯物的,只能是主观唯心的!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主观臆断!是从个人感情和主观意志出发的想当然!这是因为,只有论证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保证研究结论的正确性。一切结论只能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只有从论证过程出发,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讲论证过程,就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就不是唯物主义态度。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从《红楼解梦》的论证过程出发来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它的学术价值呢?
1、选择一个最符合作者本意的《红楼梦》版本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解梦”认为,流传下来的《红楼梦》版本十分复杂,鱼目混珠,真假难辩。戚序本系统是曹雪芹临终前最后修订的抄本,是最符合作者本意的版本,只有以戚序本《石头记》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才有可能得出符合作者本意的结论来。一百二十回高鹗续本《红楼梦》是一个伪本,以这个版本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论必然违背作者本意。戚序本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正文只有八十回或不足八十回,且书中存在大量“误谬”(脂砚斋语)或“谜”,字里行间写有脂砚斋等人的大量批语。
《红楼解梦》对版本研究的一个直接成果,就是由霍国玲、紫军校勘的《脂砚斋全评石头记》新版本的出版问世。该书正是以戚序本为底本校勘整理完成的。校勘新版本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 它作为最接近曹雪芹本意的新版本,是对《红楼梦》版本研究的重大突破,是对“版本学”的一次科学总结,必将在红学界引起一场“版本学”上的革命性变革或拨乱反正,彻底结束“一百二十回高续本《红楼梦》(伪本)”一统天下的局面,还曹雪芹著作以“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的真面目。它对于进一步明确红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版本、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将起到重要的启发和促进作用。它将引领越来越多的红学爱好者走上“解梦”之路,把红学研究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即把对《红楼梦》正面小说的“评论”研究引向对其背后隐写历史的“索隐”研究,把对《红楼梦》表面现象的研究,引向对《红楼梦》内在本质的研究。新版本的问世,作为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创建红学新理论,引领红学研究新方向上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2、坚持研究对象的客观性。以前的几乎所有研究者,在遇到不易理解的问题或不可克服的矛盾时,往往把责任简单地推给作品和作者,归罪于认识的客体,而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认为这是作品的“瑕疵”,是作者的“轻视疏忽”,“是中国旧小说家的通病”,“陈列于世界文坛,却不免要逊一筹了”等(胡钦甫)。“(芦雪庵即景联句)……然后半太嫌杂乱,毫无精彩。……雪芹于此似欠检点”(野鹤:《读红楼札记》)。 “解梦”尊重作者和批者的意见,坚持作者关于“追踪蹑迹,不赶稍加穿凿”、“实录其事”和批者关于“一字不能更,一语不可改”的告诫,尊重研究对象的客观性,一切从《红楼梦》的客观实际出发,把书中的“误谬”或“谜”和全部脂批都当作研究对象来认真对待。反对一切形式的以主观意志裁减客观对象的错误做法,反对一切形式的对《红楼梦》版本进行的修改、删改、篡改、后续等的愚蠢做法,反对一切形式的在没有弄清楚作者著书本意的情况下对《红楼梦》和作者曹雪芹所做出的主观的错误的评价或批评。
3、论证并确认《红楼梦》是一部谜书、经书,是“密电码”。“解梦”认为,《红楼梦》不是本来意义上的纯粹的小说,因为书中有许多难解之“谜”;赞同作者关于书的正面是一篇“假话”,是“满纸荒唐言”;反面是“实录其事”的作者的“一把辛酸泪”的申明;并在《红楼梦》正文和脂批中粗略查寻到不解之谜310多条。《红楼梦》中有“谜”,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承认这个现实,就不是唯物主义者;不解开这些“谜”,不弄懂这些“谜”的基本含义,也就无从真正了解作者的著书本意。这也是评论派和索隐派之间的根本分歧,是红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已经争论了200多年了,至今仍然争论不休。“解梦”的论证说服力很强,《红楼梦》的反面确实有“真事隐”在其中,对比那些只知道干喊“反面无秘史”、“回到《红楼梦》小说中来吧”,且又拿不出任何证据、说不出任何道理来的反对者,对比1995年130位专家学者的所谓“共识”,实在令人信服!
在论证过程中,“解梦”认真研究红学史,重新审视索隐派,郑重提出要“正确认识索隐派”的问题。认为,“索隐”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中源远流长。索隐派的产生,在《红楼梦》研究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仅是《红楼梦》研究深化的产物,而且从历史角度看,它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价值和地位。从索隐派的主观角度来看,其意图也是在推崇《红楼梦》而不是贬低它。从实践上看,都是把《红楼梦》提高到《诗经》的高度来对待的。认为《红楼梦》不属于“无稽之言”,它是“以注经之法注《红楼》”,即“注经考史法也”。从政治角度看,索隐派认识到了《红楼梦》有比较深刻的思想价值。认为《红楼梦》不是“诲淫”之书,而是一部社会政治小说。索隐派的错误不在方向上,而在方法上,是主观性和表面性的方法论的错误。这也是“索隐派”不断复活的的重要原因。
4、确认《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和“一喉二歌”的内容。“解梦”认为,《红楼梦》似一柄《风月宝鉴》,有正反两个内容,正面是小说,反面是历史。完全赞同早期读者戚蓼生的“一手也而二牍”,“一喉也而二歌”的看法。在此基础上论证出《红楼梦》的特殊的艺术结构是:“八十回正文”加“书中‘误谬’”加“脂砚斋的全部批语”。并认为“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书中“误谬”是作者隐写历史所做出的“标记”,“脂批”是作者引导读者和研究者进入迷宫的钥匙或“路标”。脂砚斋即“夫妻斋”,是曹雪芹与他的妻子柳蕙兰合用的笔名。脂砚斋的批语是曹雪芹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创造这种奇特的艺术结构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隐写曾经被乾隆皇帝从清宫档案中删削掉的那一段重要历史。
“解梦”把探求中国古典文学的特殊性,尤其是《红楼梦》的特殊性,作为自己的一条重要研究原则。认为,中国古典文学具有自己的“文史分流”和“文史合一”的特点和优点,“一喉二歌”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顶峰。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应该建立中国古典文学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红楼梦》的独特的艺术结构,以及独特的“一喉二歌”的内容,正是中国古典文学特殊性的集中表现。
一些人仅仅从一般文学理论出发,甚至仅仅从西方文学理论出发,从文学和历史的一般概念和原则出发,认为文学就是文学,历史就是历史,这是两个互不搭界的独立的概念、范畴和领域。《红楼梦》仅仅是一部小说,反面不可能隐有什么历史。新旧索隐派的错误在于混淆了历史和文学的界限,是研究大方向上的错误。我认为,这种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哲学上讲,这是脱离中国古典文学的特殊实际、脱离《红楼梦》的特殊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和教条主义;从思想方法上讲,这是思想禁锢,思想不解放,没有做到实事求是;从思维方式上讲,这是一种简单的线性思维,不具有辨证思维、立体思维、多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创新思维的特点。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完全否定利用半部小说隐写一部历史的可能性。
5、确认《红楼梦》的自传性和作者的写作目的。任何作者写作的任何作品都有自己的写作目的,曹雪芹写作《红楼梦》也不例外。离开作者的写作目的,只研究《红楼梦》的表面文字的文学艺术魅力,这是极其片面的,也是极其次要的部分。只有对作者写书本意的研究,才是主要的和重要的。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本意究竟是什么?是传小说之意,还是传一部历史给后人?“解梦”的结论是,曹雪芹用他超凡的胆量、智慧和艺术才华在类似半部小说形式的掩护下,隐写了一段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包括作者的自传及其恋人竺香玉的传记。“解梦”论证出了深埋于小说正面“荒唐言”中的作者曹雪芹的生辰,就充分证明了《红楼梦》的自传性真实如铁。同时,还包括隐写了曹天佑与竺香玉合谋害死雍正的全过程,以及通过此书大骂雍正的昏庸,揭露清廷的腐败,预示清王朝日趋没落的前景;另外此书还有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旨。
在论证过程中,“解梦”揭示出《红楼梦》一书的主线。认为,隐入小说中的这段历史便是《红楼梦》的主线,是此书的主题思想,是此书的核心,是此书的灵魂。从而否定了只从正面小说来谈论《 红楼梦》主线的种种说法。
曹天佑与竺香玉合谋害死雍正的实质,属于宫廷政变。宫廷政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是屡见不鲜的。为了争夺皇位,父子相残,弟兄相煎。其中,有的代表了保守的腐朽势力,有的则代表了进步力量。曹雪芹属于皇亲国戚。曹雪芹的母亲马氏公主是康熙帝的十六公主。雍正帝是曹雪芹的舅舅。乾隆帝是曹雪芹的表兄。所以不能完全排除曹雪芹发动宫廷政变的可能性。“解梦”论证了《红楼梦》的思想倾向性,在否定了“市民说”、“农民说”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者说”的基础上,从《红楼梦》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奴隶说”的新观点。认为,曹雪芹是站在女奴的立场上歌颂女奴,为女奴鸣不平。《红楼梦》是为奴隶们写出的赞美诗和辩护词;是一篇讨伐奴隶制度的檄文。曹雪芹的思想体系和政治理想的核心是反对满族大奴隶主阶级,反对农奴制度和家奴制度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要求尊重奴婢们的人格,并给她们以人身自由。所以,曹、竺宫廷政变的性质和将要建立的政治经济制度,同其他任何政变都不同。它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代表奴隶阶级的政变。所以,对于这样一场伟大的代表社会进步力量的宫廷政变的未遂或失败,曹雪芹是痛心疾首、一字一泪、一泪化一血珠、滴血为墨、泪尽而亡;“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无材可去补苍天(甲戌侧:书之本旨),枉入红尘若许年(甲戌侧:惭愧之言,呜咽如闻)”;“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甲戌侧: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尽管如此,脂砚斋还是称赞曹雪芹为“大英雄”,是“英雄失足”。
6、弄清楚曹雪芹的隐写奇法、秘法。这是打开《红楼梦》迷宫大门的钥匙。“解梦”详细论述了“分身法”、“分写法”、“合身法”、“颠倒相酬法”等奇法、秘法,从而进一步确认《红楼梦》的“一喉二歌”的特殊内容,确认《红楼梦》的反面隐有历史真事的客观实在性,确认《红楼梦》的写作方法和创作艺术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古典文学作品。把《红楼梦》只看作一般性的小说,不承认《红楼梦》的特殊性,即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态度,同时也违背了辩证法。
按照分身法的要求,曹雪芹把一个历史人物竺香玉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故事分别隐写在了小说中的正、副、再副、乃至三副、四副等三十六钗或六十钗身上;把一个历史人物雍正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故事分别隐写在了小说中的贾敬、贾雨村、薛蟠、贾赦、贾珍、贾蓉等人身上;把一个历史人物曹雪芹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故事分别隐写在了贾宝玉贾二爷、琏二爷、芹二爷、柳二爷、芸二爷、蔷二爷等一群二爷身上。按照分写法的要求,曹雪芹把自己与竺香玉的爱情故事分别隐写在了小说中的23个情案故事之中,而把雍正与竺香玉的不合理的婚姻故事分别隐写在了小说中的13个孽情故事之中。这也是“颠倒相酬法”的一例,即以小说中的“多”隐写历史中的“少”,是“多”与“少”的颠倒。《红楼梦》中创作了400多个小说人物,30多个爱情婚姻故事,实际上只是隐写了作者、雍正、香玉等几个历史人物的几个历史故事而已。
7、概括“解梦”的研究之路。首先确定将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次, 尽力挖掘与正视书中存在着的大量“误谬”或“谜”。再次,以脂批作为引导或“路标”,解决这些“误谬”,在此过程中,逐步探索到小说背后所隐写的历史。这条“解梦之路”,是“解梦”作者在总结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论证过程以后进行的高度概括和通俗表述。“解梦”之路不仅仅是霍国玲等几个人在走,1989年《红楼解梦》出版以后,红学界就有朱淡文、仇曾升等人在走了。《红楼解梦》1995年增订本出版后,红学界走解梦之路的人越来越多。刘心武的揭秘出现在评论派一统天下、旧索隐派被批倒多年、《红楼解梦》也被“围剿”和“封杀”了几次之后的今天,不能说与索隐派的复活、与《红楼解梦》的影响毫不相干吧。刘心武的揭秘和霍国玲的“解梦”都被批评者斥之为“新索隐派”,尽管刘的揭秘比霍的“解梦”倒退了一大节,且存在许多错误,但是它所引起的“红学热”也好、“喧嚣”也好,对红学研究的影响是绝对不可低估的。
8、把《红楼梦》正文和脂批当作史料来认真对待。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初三,卒于乾隆二十八年除夕,历经康、雍、乾三朝,是亲身经历者。《红楼梦》的正面小说部分,作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反映的也是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活的现实。所以,毛泽东说《红楼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要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解梦”认为,《红楼梦》似“风月宝鉴”,反面隐写了一部历史。作者说,这部历史是“实录其事”。由此可知,《红楼梦》反面隐写的这段历史同样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我们应该从清史档案中的蛛丝马迹与《红楼梦》中的隐记历史的结合中去探索历史的真面目。因此,《红楼梦》的正反两面的内容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必须认真对待。《红楼解梦》的所有研究结论都是以《红楼梦》正文、脂批、清史档案中的零星记载为依据的,都是在三者的对照、结合中详细论证后得出来的,是经过史料的检验和验证过的。
9、对实践检验和史料验证的基本含义的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梦”理论必须经过实践检验和史料验证才能确认其客观真理性。首先,必须弄清楚实践检验和史料验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在清史档案中查找到雍正皇帝有一个竺香玉皇后、雍正帝被香玉皇后所杀的黑纸白字才算是验证?如果是这样,那么曹雪芹还有什么必要去隐写历史?既然是隐写的历史,就说明正史中肯定是没有详细记载或者是被删削掉了。这是一个悖论,在哲学上叫做“二律背反”。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一种思维方式了。我认为,史料检验还应该有另外一种解释:即,乾隆帝把雍正帝的最后一个皇后竺香玉的档案从清宫档案中彻底删削掉了。作为历史的当事人和见证人的曹雪芹把这段历史用小说的形式隐记了下来。要想证明曹雪芹隐记的这段历史符合历史事实,就必须把《红楼梦》中的隐记与删削掉的历史档案中留下的蛛丝马迹(包括删削档案留下的痕迹和历史空白)结合起来进行逻辑思考和辨证推理,得出符合实际、合乎逻辑的结论来。按照第二种解释,《红楼解梦》的结论应该是正确的和可信的。
10、用考证的结果验证“解梦”理论的正确性。“解梦”作者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考证出了大量有说服力的历史资料来验证自己研究结论的正确性。紫军先生在《红楼解梦》第三集下册中的“《红楼解梦》的结论经得住史料的验证——答张书才先生的平议”和“事实证明‘解梦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答《红楼梦学刊》”两篇文章已于1996年做了比较详细地论述。我去年写的“《红楼解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和“《红楼解梦》经得起实践检验”两文做了补充论证。读者可以参考。为了明告读者,现将主要史料列举如下:
(1)宁国府实隐清皇宫。有清皇宫的九重门为证。
(2)大观园实隐圆明园。有圆明园的产权、大小、建制、规模、题名和四十景图为证。
(3)贾宝玉等一群二爷身上分别隐写着作者曹雪芹的某些特点。“解梦”解出曹雪芹的生辰是康熙五十四年五月初三日,有史料记载,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曹天佑和脂批的两首佚诗为证。
(4)女娲石照应正、副、三副、四副十二钗。三十六乃至六十钗实隐雍正的最后一个皇后竺香玉。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十二幅《雍正妃子行乐图》为证。此图应叫《香玉皇后行乐图》。还有北京陶然亭公园花神庙中的“十二花仙像”为证。
(5)薛蟠身上隐写着雍正的某些特点,薛蟠有一泥塑小像。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雍正泥塑小像为证。
(6)贾敬、贾雨村、贾赦、贾珍、贾蓉等人身上分别隐写着雍正的某些特点。有史料中雍正帝身上的三十五个特点为证。
(7)史料记载,雍正十年到十三年后宫无主。证明历史档案曾经遭到严重删改。
(8)史料记载,雍正暴亡时身边有一位皇太后。她就是被删削掉的香玉皇后。
(9)曹雪芹的母亲马氏公主是康熙皇帝的十六公主,康熙赐一府第给她,位置即今“恭王府”(前身)的府邸。香玉皇后省亲时,此宅做了扩建和改建。“恭王府花园”管理处领导介绍说,在“样式雷”卷宗中有“恭王府”(前身)的图纸。这些图纸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中。
(10)北京香山卧佛寺西南侧的广慧庵是一个尼姑庵,为皇家园林,是竺香玉皇后的出家为尼之地。雍正死后,香玉皇后于乾隆元年九月出家为尼,直到乾隆十六年,在此一共生活了十六年。
(11)香玉皇后的陵寝在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锦秋亭。有“样式雷”的《香妃陵工图说》和曹雪芹修建的“花神庙——香冢碑——鹦鹉冢碑”一组遗迹为证。
综上所述,我认为,《红楼解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近年来非常难得的一部红学研究专著。广大读者应该正确认识和公正对待《红楼解梦》。红学界应该认真研究和组织论证《红楼解梦》,客观评价《红楼解梦》对红学研究的重大贡献,进而更加深刻地认识《红楼梦》非同寻常的社会历史价值。
2006年5月16日星期二于新疆伊宁市初稿.2006.6.22定稿.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