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不下——红楼梦
红学研究
从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开始,《红楼梦》里就一直在死人,到“贾迎春误嫁
中山狼”后,重要人物就开始接二连三的死,实在是好看。
黛玉的死在全书中最引人注目,第98回开首即记,阴司泉路上“那人”对宝玉道:
“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无魂无魄,何处寻访!”不过黛玉死前的遗言倒是同
人不同鬼的——“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第98回)可见
他对宝玉是放不下的。这一点倒和贾瑞差不多,这位登徒子死前忘不了的是“风月宝
鉴”,他叫道:“让我拿了镜子再走。”(第12回)中国人生前若不能做点事情,留
个虚名,死时就免不了有许多牵挂,秦始皇还要带着兵马俑,贾瑞、黛玉这样的就只
能空喊几声了。
芙蓉仙子晴雯死前就不单是放不下了,用他的话说,是不甘心——“……只是一件,
我死也不甘心的: 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
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
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
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有冤无处诉。”(第77回)最终,他做的“另有道理的
事”不过是和宝玉交换贴身之物,“……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
独自躺着,也就象还在怡红院的一样了。论理不该如此,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
可如何了。”这话前一句是说情,用象征的方式把她和宝玉的虚名添了实际的东西,
“论理不该如此”时说理,她毕竟忘不了从礼,“只是担了虚名,我可也是无可如何
了”是防御,合理化之后就顺其自然了。
还有一句异曲同工——“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
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晴雯、黛玉、贾瑞都放不下情,只不过按第5 回警幻仙子的分类法,前两者大概是
“意淫”,而贾瑞应当便是“皮肤淫滥之蠢物耳”。(见第 5回)放不下情是一种,
还有另一种,比如这个仙子秦可卿,放不下的是“权”,第13回一开始就见他老人家
闹鬼,(窃以为黛玉比她安静的多,“潇湘鬼哭”大概是宝玉的一过性幻听。)你看
她指导凤姐齐家之道是缜密,当然,她也是矛盾重重,所以又说,“否极泰来,荣辱
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可保常的。”,“盛筵必散”之类的话。
和上面这些人比起来,贾母可谓死得其时,接近中国人的理想了,享尽富贵,眼见贾
家要败落,一死了之。“喉间略一响动,脸变笑容,竟是去了。”(见第110 回)笑
着死应当放下了吧,自己也说:“我到你们家六十多年了,从年轻的时候到老来,福
也享尽了”。可是她还放不下“家”,对宝玉说:“我的儿,你要争气才好!”,是
要宝玉好学,对贾兰说:“你母亲是要孝顺的,将来你成了人,也叫母亲风光风
光。”是说“孝廉”。总之,儒式门风代代传。佛道的东西也不忘,追问《金刚经》
送完了没有。
作为家族权威的身份更不能放下,“最可恶的是史丫头,怎么总不来瞧我。”——死
要面子!
贾母放不下面子,尤三姐更放不下。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淫奔无耻之流”,她吻颈而
亡,死前对贾涟和柳小生说:“你们不必出去再议,还你的定礼。”(第66回)当然
面子背后隐藏的还是情感,化仙后说:“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冷心冷面,妾以
死报此痴情。”
自杀向来是社会学家的专利,自Emile Durkheim的《自杀论》开创自杀学后,后来的
文化偏离学说,奋力(strain)学说,习得学说,标记学说,社会契约学说都用不同
的术语强调同一个事实:社会化程度与自杀的关系。可以说,自杀是社会化失败后的
一种应对方式。在注重耻感的社会,尤三被退亲后,原有的社会身份必然丧失,除了
自杀外,只有逃离中国一途了。
尤三的姐姐尤二同样是不能融入贾家的亚文化群体才自杀的。秋桐的撒泼耍刁还罢
了,凤姐的笑里藏刀更是杀人不见血——“妹妹的声名很不好听,连老太太、太太们
都知道了,说妹妹在家做女孩儿就不干净,又和姐夫有些首尾,‘没人要的东西你拣
了来,还不休了再寻好的’。我听见这话,气了个倒仰,查是谁说的,又查不出来。
这日久天长,这些个奴才们跟前,怎么说嘴。我反弄了个鱼头来拆。”(第69回),
再加上流产,她在贾家的地位还比不上有些丫头。她自杀的方式奇特——吞金。这种
特别的“呼喊帮助(the cry for help)”象征着其内在言语:我不是淫奔不才之徒,
我是尊贵如金的。“金”谐“净”,死前的内心独白也说明了这点:“况胎已打下,
无可悬心,何必受这些零气,不如一死,倒还干净。常听见人说,生金子可以坠死,
岂不比上吊自刎又干净。”注意最后一个“比”字,只有在死法上,能胜人一等了。
道德体系的暴力性实在不是妄言。
死了那么多人,鸳鸯的死也就不足为奇了。一方面,这是一种社会学习的结果,贾家
的人开始下意识地认识到,死亡是一种逃避现实困境的方式。书中暗示了这一点,事
前鸳鸯是拿不定死亡方式的,直到看到秦可卿才决定效仿其自杀。她的殉主行为表明
了对社会身份的过度认同及对身份丧失之后的恐惧和反抗。“如今大老爷虽不在家,
大太太的这样行为我也瞧不上。老爷是不管事的人,以后便乱世为王起来了,我们这
些人不是要叫他们掇弄了么。谁收在屋子里,谁配小子,我是受不得这样折磨的,倒
不如死了干净。但是一时怎么样的个死法呢?”(第111回)。秦可卿的话就更有意思
了,“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
情,无关紧要。不知‘情'之一字, 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便是个性,喜怒哀乐已发便是
情了。至于你我这个情,正是未发之情,就如那花的含苞一样,欲待发泄出来,这情
就不为真情了。”“未发之情”倒很像潜意识中的“情结”,贾母对鸳鸯来说,既是
外在的权威符号,有时过度内化的超我客体,过度到反客为主了。鸳鸯的精神从来不
是独立的、成熟分化的,这还罢了,关键是她只能依附于一个人。长大后还移情固然
会带来许多问题,但不能移情也不见得就健康。“生活在别处”会有“生命不能承受
之轻”的痛苦,只能生活在一处也有要承受生命重负的危险。
津津有味地品鉴别人的死亡显得残酷、不人道。即便是因为死者是书中的人物,可使
这种阴森血腥的气氛冲淡一些。前死不完,后死之师,自然死亡是谁也避免不了的,
直面人生最大的恐惧也许可以唤起我们一种“顺天知命”的勇气。至于谈到自杀,就
更让人乐观了,既然它只是一种人为选择的方式,而不是不可抗拒的命运,就一定有
其他同性质的方式可以让人避开社会化失败的困境。宝玉、柳湘莲的入道是他们避免
了和主流文化体系的冲突,幸亏中国还有佛家和道家。当然,不嫌累的话,自己开条
路吧!
红楼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判词)、薛宝钗(判词)、贾元春(判词)、贾探春(判词)、史湘云(判词)、妙玉(判词)、贾迎春(判词)、贾惜春(判词)、王熙凤(判词)、巧姐(判词)、李纨(判词)、秦可卿(判词)
红楼梦曲:引子、枉凝眉、终身误、恨无常、喜冤家、分骨肉、虚花悟、乐中悲、世难容、聪明累、留余庆、晚韶华、好事终、飞鸟各投林
金陵十二钗副册:甄英莲(香菱判词)、平儿、薛宝琴、尤三姐、尤二姐、尤氏、邢岫烟、李纹、李绮、喜鸾、四姐儿、傅秋芳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判词)、袭人(判词)、鸳鸯、小红、金钏、紫鹃、莺儿、麝月、司棋、玉钏、茜雪、柳五儿
十二贾氏: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贾琏、贾珍、贾环、贾蓉、贾兰、贾芸、贾蔷、贾芹
十二官:琪官、芳官、藕官、蕊官、药官、玉官、宝官、龄官、茄官、艾官、豆官、葵官
十二家人:赖大、焦大、王善保、周瑞、林之孝、乌进孝、包勇、吴贵、吴新登、邓好时、王柱儿、余信
其他人物: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赵姨娘、邢夫人、林如海、贾雨村、甄士隐、刘姥姥、柳湘莲、薛蟠、贾瑞...了解更多人物,及诗词关注公众号(bcbeicha)杯茶读书,回复关键字获取。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葬花吟、题帕三绝、五美吟、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桃花行、芙蓉女儿诔、姽婳词、怀古绝句、
红楼梦每回主要内容及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黛玉入府、梦游太虚、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宝钗扑蝶、共读西厢、黛玉焚稿、湘云醉眠、可卿之死、紫鹃试玉、探春理家、惑馋抄园、
脂批红楼梦每回原文解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黛玉。回复诗句,获取相关诗句解析,如:葬花吟。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简介及分析,如:红楼梦第一回。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简爱等……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