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伏后出宫门,跣足哀号别至尊①。
司马今朝依此例,天教还报在儿孙②。
【释词】
①跣足:光着脚。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杜甫《石笋行》:“情哉俗态好蒙蔽,亦如小臣婿至尊。”
②报:报应 佛教主张“因果报应”,即前世造因,今世受果;今世造因,来世受果。一般说“报应”,似乎只是偏指作恶事得恶果而言;其实“报应”包括善、恶两个方面,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己种的因,不管历时多久,总要受到果报,因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
【赏析】
历史常有惊人相似的一幕。
四十年前曹操大权独揽,飞扬跋扈,欺君罔上。汉献帝与伏皇后商议,密诏皇丈伏完,清除权奸。结果事泄,伏氏三族二百余口,都被斩首。伏皇后被揪住“头髻拖出”,乱棒打死。四十年后曹操的帝胄也像当年的汉献帝一样,皇权旁落,司马师欺凌朝纲,无视君主。魏帝曹芳每见司马师入朝,战栗不已。临朝奏事,司马师自行决断,并不启奏魏主。一日,退人后殿,曹芳与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和皇丈张辑密谋除掉司马师兄弟。曹芳脱下龙凤汗衫,咬破指尖,写了血诏,授与张缉。此事当下被司马师查出,搜出血诏。司马师勃然大怒,将三人腰斩于市,灭其三族。随后进宫,又将张皇后捉出,用白练绞死。
“司马今朝依此例,天教还报在儿孙。”对于司马师重演历史的闹剧,小说家做出了自己的解释:报应。将司马师绞杀张皇后,看作是曹操当年捕杀伏皇后的报应,借此对曹操进行道德的批判。曹操生前小说情节中就已描写对其直面的痛斥和诅咒,像“左慈掷杯戏曹操”;像曹操临终前的鬼魂索命,“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伏完、董承等,立在阴云之中”。这种对恶势力的道德批判,尽管含有小说家拥刘贬曹的政治倾向,但其基本上是代表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天教”是泛指各种思想文化流派都尊为上天的意旨。扬善贬恶、向善除恶是人类道德的共性,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制度、民族习俗会使衡量道德价值尺度有所变化,但善恶是不会颠倒的。因此报应便成了各种思想文化流派一个共识的主题词:道家讲报应,强调现世报和立地报,鼓吹天神将根据各人的行为施行赏罚;佛家讲报应,前世、今世、来世,三世轮回因果;中国民俗中鬼文化也讲报应,阴间、阳世、地狱、天堂,用幽、明两个世界来沟通因果报应。因此,这首诗所宣泄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关人物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
每回主要内容简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官渡之战、舌战群儒、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桃园结义、夷陵之战、千里走单骑、华容道释曹、三顾茅庐、三分归晋、遗恨五丈原、赵云救阿斗、赤壁之战、许褚斗马超、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横槊赋诗、杨修之死、智激周瑜、张飞威镇长板桥、刮骨疗毒、关羽败走麦城、关羽单刀赴会、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每回原文及解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