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巴山见大旗①,江东张悌死忠时。
已拚王气南中尽②,不忍偷生负所知③。
【释词】
①见(xian):同现,巴山:山名。在今湖北江陵西,长江南岸。
②拚:扫除。南中:泛指南方地区。
③负:违背。所知:张悌所言:“吴之将亡,贤愚共知。”这句诗的意思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为的是以死报国。
【赏析】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司马炎,部署兵马,全线出击,大举伐吴。镇南大将军杜预派部将周旨率领八百精兵,绕道而行,偷渡长江,在巴山虚张旗帜,燃起大火,好似千军万马占领了江防要地。吴将“陆景在船上,望见江南岸上一片火起,巴山上风飘出一面大旗,上书:‘晋镇南大将军杜预’。陆景大惊……”当晋军占领东吴荆州南郡长江南岸后,便乘势收取湖广诸郡,进攻武昌,军威大振。“遂驰檄约会诸将,一齐进兵,攻取建业。”龙骧将军王浚乘其锋锐,顺江而下,直捣建业。东吴丞相张悌对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垂泣曰:“吴之将亡,贤愚共知;今若君臣皆降,无一人死于国难,不亦辱乎!”乃“独奋力搏战,死于乱军之中”。
张悌明知吴之将亡,不肯屈辱偷生,决心以死报国。张悌这个形象在小说情节中文字很少,但毛宗岗对张悌的气节很赞赏,称他“已拚王气南中尽,不忍偷生负所知。”张悌抱着“死为东吴鬼,生为东吴人”的信念,在吴人望风而降之中死于国难,其精神可佳。这首诗嘉靖本、李卓吾评本《三国演义》上均未有,是毛宗岗修定时所加。
相关人物
蜀国: 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刘禅、黄忠、马超、姜维、魏延、刘封、关平、马谡、庞统、徐庶、乐进、黄月英、蒋琬、糜芳
吴国: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太史慈、甘宁、小乔、孙尚香、吕蒙、鲁肃、大乔、周泰、顾雍、丁奉、黄盖、诸葛瑾、张昭、凌统
其他:吕布、貂蝉、董卓、刘表、袁术、水镜先生、陈宫、张角、袁绍、公孙瓒
每回主要内容简介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重要情节:官渡之战、舌战群儒、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桃园结义、夷陵之战、千里走单骑、华容道释曹、三顾茅庐、三分归晋、遗恨五丈原、赵云救阿斗、赤壁之战、许褚斗马超、草船借箭、空城计、火烧赤壁、横槊赋诗、杨修之死、智激周瑜、张飞威镇长板桥、刮骨疗毒、关羽败走麦城、关羽单刀赴会、三气周瑜、七擒孟获、
每回原文及解析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一、二二、二三、二四、二五、二六、二七、二八、二九、三十、三一、三二、三三、三四、三五、三六、三七、三八、三九、四十、四一、四二、四三、四四、四五、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五十、五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六十、六一、六二、六三、六四、六五、六六、六七、六八、六九、七十、七一、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八、七九、八十、八一、八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九、九十、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一百、一零一、一零二、一零三、一零四、一零五、一零六、一零七、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一、一一二、一一三、一一四、一一五、一一六、一一七、一一八、一一九、一二零、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