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王琰·窦传
南朝梁志怪小说。王琰撰。原载《冥祥记》。《法苑珠林》卷十七引载。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李格非、吴志达主编《文言小说》选入。作品叙述:晋时窦传,河内人。永和年间,并州刺史高昌,冀州刺史吕护,各拥有私兵,相与不和。窦传为高昌所用。作官长。吕护遣骑兵抄击,传被俘执,同伴六七人,共系于一狱。锁械甚严,克日当杀之。沙门支道山,时在护营中,先前与窦传相识,闻其执厄,出至狱中候视之。二人隔窗共语,传谓山曰:“今日困厄,命在漏刻,何方相救?”山答:“若能至心归请,必有感应。”传先前亦闻观世音,及听山语,遂专心属念观世音。昼夜三日,至诚自归。观其锁械如觉缓解,有异于常。传聊试推荡,忽然锁械离体。传乃复至心曰:“今蒙哀佑,已令桎梏自解,而同伴尚多,无心独去。观世音神力普济,当令俱免。”言毕,复牵挽余人,皆以次解脱械具,像有割剔之痕。遂出狱逾城径去。天快明时,共逃至一树榛丛中隐蔽。狱中失囚,人马络绎,四出寻捕。焚草践林,无不至遍,唯传等人所隐一丛林,终无至者,遂得免还。乡里敬信异常,咸皆奉法。支道山后来过江,为谢敷具说其事。作品通过对窦传于囹圄之中,专心属念观世音,而遂得保佑、脱险等情节的描写,显示了佛主法力的巨大无边,劝戒人们笃信佛教,咸皆奉法。作品构想神幻谲诡,情节离奇曲折。“脱械逃狱”一节,写得煞有介事,叙述缜密,如械具解落时,“有割剔之者”,细致入微,符合细节的真实性原则。“逃隐榛丛”一节,写得颇为惊险,也给读者一种神妙莫测之感,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在佛主(或佛法)显验故事中,这是一篇艺术性颇强的佳作。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