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读后感(一)
东野奎吾的推理小说堪称部部经典,《放学后》,《幻夜》,《嫌疑人X的献身》……对于推理小说的爱好者来说都是不可不读的作品。花了很多个晚上和周末的时间终于把《白夜行》读完,在合上最后一页的时候,我浑身近乎颤抖,又一次被日本小说那种对人性的深刻揭示给震撼到了。
读完《白夜行》,闹好中第一个跳出的意象是希腊神话中的Sisyphus,他领受了诸神的惩罚,必须无休止地将沉重巨石推向陡峭山顶,再默默望着它滚落回原点。这个动作带不来丝毫希望,而终将永远重复,直到生命为之消磨殆尽那一刻。这个意象虽然通俗,但也精准。绝望而绵延良久的无谓挣扎,恰如桐原亮司十九年来所做的一切,每一次犯案,就像是巨石再一回徒劳地滚落。基于这个理由,读者甚至无法埋怨作者将整部作品写得太过冗长。只因篇幅拖延越久,这绝望就越加深重。
或许很多人始终无法谅解雪穗,但在尘埃落定后,很少有人完全不同情亮司的遭遇。十九年来,他牺牲了太多东西,得到的却又太少。在他死后,甚至无法换来雪穗的一次回顾,而这竟正是他希望的结局。聪明如雪穗,又怎能不懂得他最后的苦心。所以她也只能不回头,无论她心中对他究竟是怎样的感情。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嫌疑人X的献身》。如果说《白夜行》是一部不那么令人亲近的艰涩书籍,《X》则无疑是它通俗简化之后的版本。《X》更像一本纯粹通透的推理小说,主线单一,悬念集中,主人公间的互动也更加直白,至少我们可以确信那是出于爱情。而《白夜行》中,一切都透不过茫茫迷雾。主人公听不到表白,甚至无法从童年时光的追述中得到日久生情的证据。它不是合谋,又不是单纯的陪伴,共生两个字,同样不足以描述出背后那些人情味的存在。
在第一章结束后,故事就偏离了本格推理的谋篇轨道,反而变成无数破碎片断的罗列。作者精心选择繁杂的视点,在恰当时机抛出一个个令主人公露出马脚的细节,读者反而比书中侦探更早得到真相。这些碎片彼此勾连,分散在看似独立的案件内,互相印证而又推翻,一步步颠覆或证实既有的疑惑。在整个格局之内,“凶手是谁”早就昭然若揭,在老辣推理小说读者眼中,连“手法如何做到”或“核心线索何在”都无需争论。对作品的阅读快感,纯粹寄托在一种超然观赏的格局上,——读者们已不是华生,而是法官,只需静静地等待罪人自白,“为什么这么做”。
每晚日落之刻,都会有短暂的时分,太阳刚刚以一个微小的角度没入地平线,西方天空中依然泛着青白色的微光。那是大气层对日光的最后折射,也正是所谓的“白夜”。在临近结尾之际,雪穗有过一番难得一见的坦白:“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这似乎是对全文主旨的阐述,但其实什么都没有说清楚。对她来说,与其相信亮司照亮了世界,还不如说他们是在联手抵挡黑夜的降临。他们都是心存恐惧的孩子,只懂得掠夺他人光热,来燃烧自己天空一角,仿佛向无底洞中倾泻水流,妄图将它填满。读者冷眼旁观之时,似乎能够亲眼看见他们肩头的担子越来越沉重,攫取光热的源泉也几近枯竭。直到亮司松手而去,太阳才终于轰然坠落。这样一场钢丝上的舞蹈,凭着两个人过早的成熟,居然坚持了十九年之久。如果不是事出凑巧,或许亮司永远都能继续他异想天开的守护,不必面临法律的威胁。可他们牺牲了太多无辜者手中的幸福,就算能瞒过警察和旁人的耳目,毕竟还是逃不出天谴。平心而论,结局对于“为什么这么做”的解释,并不能令所有人坦然信服。再怎么青梅竹马的深厚感情,也未必值得整个后半生的牺牲,更无法抵消旁人们为此而遭受的伤害。哪怕东野一贯擅长结尾翻盘,在此也不得不遭遇到尴尬困境,使他无法给予两人一个光明圆满的结尾。然而,至少亮司的愿望终究是实现了,这一点上他比石神老师幸运许多。用死亡得到解脱,比起永无休止地推动巨石,或许已是一种另类的仁慈。
日系作家往往具有细腻的人生体悟,在字里行间缓缓流露出感伤悲悯的情调。不论《白夜行》还是《嫌疑人X的献身》,都充满了东野内心深处喷薄欲出的表达欲望,因而更不可能用圆满结局去冲淡整部作品的现实力量。——你们看吧,人性中的确存在某种成份,是可以让人做到如此地步而依然义无反顾的。它会带来不容于世的罪行,或达致个人的悲剧,却仍可具有荣光与尊严。
通过私家侦探今枝的口,作者告诉所有人,唐泽雪穗最爱的人并不是她的丈夫。终其一书,同样不曾听到她亲口表白,承认这个人就是今枝所猜测的筱冢一成。这是《白夜行》书中遗留于世的最后悬念。我们不妨相信,雪穗心中的名字其实是桐原亮司,而不是其他任何一个人。这只是私心中无法忽略的一种可能,却微妙地被作者交待过的所有线索容忍和默许。绵延无尽的白夜之行,终将不可避免地走到终点。雪穗和亮司的一生,从没得到过救赎的希望。一点出于同情的温暖揣测,已是读者所能做到的唯一宽恕了。
白夜行读后感(二)
有些人的作品读来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在那里你会感到阅读的欢愉,好像冰的融化,花的盛开,会感受到爱与美,希望,比如那些精致淡雅的散文,周作人,冰心,梁实秋,余秋雨,席慕容与张晓风。我想大多数作家都是如此吧。然而,另外一些人的作品就是截然不同的,鲁迅的犀利黑暗痛苦,李承鹏,王小波,杜甫屈原,虽然冷峻,呕心沥血,也自有其伟大与令人敬佩之处。这次是我第一次接触东野圭吾的作品。
早年虽然也看过罗生门和第五十一条龙,对日本作家这种幽暗的风格有所接触,但我也知道,这样阴冷的风格不会是我所喜欢的,包括源氏物语那种的风格。诸如红楼梦,它前半部分还是洋溢着青春,爱与关怀,即使全篇也从未失去过对那种美好的赞颂。
但是白夜行,这本书给我带给我的是全然不同的阅读体验,也是因为一篇评论《黑夜之长,岂知白昼之光》,去看了全书。
全书的基调阴森灰暗,间或会闪现一抹亮色,但随后更大更重的阴霾便压上来,给我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与对人性的思考。
但是仍然不得不说东野是大师,它写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与无情。写出了低层市民阶层的生存状态(虽然不是重点),它也写出了两个孩童到成人最悲剧的生存状态,当然也有周围一干人的生存状态,这样的状态离到达和谐社会很远很远,也有着远非柯南这样的动画片能够反应出的社会真实。
可能因为习惯,喜欢在安静中写作思考,我还是不能在嘈杂中写作。
东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人生如在白夜中行走,唐泽雪穗和桐原亮司,虽然一个在阳光上,一个在黑夜里,却感觉都在白夜中行走,生命黑暗没有阳光,只有自己制作的人造光。
日本真的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民族。能够这样真实地反映真实,可能是在讥刺社会,但是书中又何尝不是包含着一种对正义平等的弘扬与追求。
我很庆幸我是先看了书再去看的电影。我们语文老师让我们只要记住两句话,庄子的“夏虫不可以喻冰矣”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我想我们很多人也是这样一种夏虫吧,蝉过了夏天就死了,当然无法理解寒冰是什么,我们生活在这个看似安逸幸福的生活里又怎么会知道那样一种黑暗的社会现实。象牙塔里的我们要过多久才能成熟与成长,粉饰太平的思想空间里又何处能诞生自由的火花。
可是雪穗与亮司却被迫用一个童年,用一个瞬间去长大,去成熟,这是一个悲哀。我感动的还有东野圭吾写的爱情,以前从未看过能够如此不着一字,未有一次直接描写两名主角相知相识与相处,连绝别都显的那么无情,然而这却是一段最深刻与感人的感情,一段持续20多年,一段相互牺牲,保护慰藉的爱情,一段都将对方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与骨髓的爱情,原来童年时的竹马青梅的纯真美好,青春年华的美好,在这段爱情看来都只是不可触碰的水晶,支离破碎的倒影。
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爱。毁灭性的爱与悲哀,这让我想到了张爱玲与鲁迅,然而张爱玲的冷峻灰色却从来写的不是爱情,只是人士炎凉与沧桑,人性悲哀。从这一点上,我认为东野高明,这不啻于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爱,犹如梁祝苦命的生死相依,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有神父与信童为他们送信,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四九与银杏帮他们传情,张生莺莺还有红娘,宝黛还有紫鹃晴雯,还有那么一些人去理解,去同情帮助他们和他们不为世俗所容的爱情,然而雪穗与亮司呢,就像两个连载一起的与世人的绝缘体,周围的人与父母同学,似乎都是仇敌,这是一对被孤立的人,处在一个缺少爱的环境的两人。悲剧的开始或许只是偶然,但悲剧的持续总是有着令人深思的社会根源。
爱在他们这里是自私的,亮司和雪穗为了爱情,为了生存,杀害了一个又一个人,罪恶一旦开始,不再源头上制止,便会像病菌疫情一样蔓延,他们被人伤害,过早承担了无法想象的痛苦,这样的经历使他们具有攻击性,进而报复那些敌人,可是并不止于是,他们还伤害了那些无关的,善良的生命。
听美国舞蹈家邓肯说过,一个孩子在他童年的时候认识到了什么是美,他以后就会用一生去追寻美。那是童年的一片花海,那是真善美。而白夜行就是这句话的反面证明,看完之后,谁又能不为之感叹惋惜呢?
白夜行读后感(三)
绝望的念想,悲恸的守望!
一如这本书的文案一样,“只希望能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这个象征故事内核的绝望念头,有如一个美丽的幌子,随着无数凌乱、压抑、悲凉的故事片段像纪录片一样一一还原:没有痴痴相思,没有海枯石烂,只剩下一个冰冷绝望的轨迹,最后一丝温情也被完全抛弃,万千读者在一曲救赎罪恶的凄苦爱情悲切动容。
这就是故事已给的介绍。
467页的一本厚厚的书,看完后,能感觉到的的确就是凌乱、压抑、悲凉。
作者独特的笔法,在开头的平淡无奇慢慢铺垫,但后头的跌宕起伏,让人抑制住呼吸与忐忑的刺激感一页页的阅读,最后,只留下叹息的转折。
很神奇,很像鸦片,让人上瘾的自虐。
盖上书,重新回想书内容,理清思路,的确让人回味万千。
一开始,书就介绍了这不是两个单纯的孩子,但谁会想到故事竟拉长了二十年;
一开始,书就是围绕着一场命案开始,千回百转后又回到这场命案中,早已物是人非;
一开始,书就暗示他们的不单纯的情感,书本的大段大段的文字却未着墨,但是那份感情就这样进入我们心中的理直气壮;
一开始,书就坦承这不是一个喜剧,只是悲伤的形式竟是这样表现,迂回得让人措手不及却是意料之中的点头默然;
一开始,书就隐藏着无数伏笔,一个个转折,残忍的片段,却将那个爱情写得让人潸然泪下,叙事之美的极致。
白夜行,书中给了这样的解读: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暗,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当雪穗说出这段话的时候,也许就是在这本书中她最真实的形象表现了吧。
那个早熟的女孩,那个经历沧桑的女孩,那个把自己灵魂隐藏起来,留下美丽与优雅,只剩下那双不变的写着无数却让人读不透的猫眼的女孩,那个拥有白天明亮的女孩。
幸福吗?不幸吗。
在“MUGEN”的庆祝会上,问及了桐原的愿望的时候,他只是回答:
【在白天走路】
因为他是这么解释的:
【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
那个默然的男孩,那个拥有黑暗的男孩,那个把自己隐藏在深处,不留下真实姓名,仿佛只有不良相伴的男孩,那个其实剪纸很厉害的男孩。
书中提及多次他的剪纸记忆,其实全能的他会的不止这个,可是多次提起,其实只是想证明他还是那个单纯的男孩,因为单纯,所以才会义无反顾的堕落。
是吧?对吧。
雪穗与桐原,就像是两条平行线,一个在明亮,一个在黑暗。
只是,明亮的背后的大片黑暗,就是两人的交际,亦如枪虾和虾虎鱼,共生的两人,逃不了的依然是当初想逃离的命运。
除去那些不堪,其实这本书写的就只是一份很单纯的爱情,一份无怨无悔付出的感情,一份经得起所有代价,甚至不求所谓的圆满的的天长地久的感情,除了奢望的短暂的光明正大,
但那不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悲哀的默认和人皆有之的期盼吗?
就我个人的立场,我心疼那个躲在暗处,成为雪穗光明的桐原,关于桐原说的那两句话,我甚至想理解成是他想离开的希望,是他想拥有自己光明的权力,不止是成为别人的太阳,而是寻找属于自己的太阳。但是,不就是因为做不到,所以才选择继续守候吗,爱情啊,盲目得无力残酷。
不可否认,雪穗的光明其实对她也是一种痛苦,因她还是失去了她的光明。穷极一生的隐忍伪装,最后,仍还是一场戏,只是,是她不能喊卡,不能NG,不能重来的一场戏。她只能继续,不管再痛苦,她也只能继续,因为这就是她的人生,无奈的人生。那个没有回头的背影,也许就是这样的含义吧。
那些绣有R&Y的拼布袋子,那个名叫R&Y的店名。
不多的线索,已给这份从不明亮的感情一个温馨的注脚了,不能再强求了,因为这本来就是没有幸福存在的黑夜。
社会上有很多种人,那些生活在黑暗角落得不到救赎只能出卖灵魂的人们,绝对不在少数,看了这样的关于那些的文字,除了唏嘘,我们也的确不能做些什么。
只是记住,快乐不要建立在别人身上,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够了。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