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读后感

毕淑敏《北极光的微笑》读后感(三篇)

2021-08-09 22:16:20

  北极光的微笑读后感(一)

  记不清最早接触毕淑敏的作品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她,以及王安忆、池莉,是我最为留意的几个女作家,她们的作品,但凡能见到的,也都是慷慨解囊,必得占为己有而后快。毫无疑问,王安忆和池莉笔下的知青生活给我打开了通往我出生前后那一个历史时期的一扇宽广的门,与此同时,这二位的作品也以其强烈的地域色彩,让我认识了属于她们自己的上海和武汉。至于毕淑敏,留存在我头脑里的印象,一直是一个扎着两把小刷子、身着草绿色旧式军装的十四五的女孩子。很长时间里,我固执地不允许她长大,似乎一旦她长大了,横亘在我们这个国家西部的那个高原所赋予她的坚韧、纯真就伴随着她两腮的高原红一起消失了。

  可谁能够永远停留在十四五岁?毕淑敏当然也不能。不仅得长大,她还得离开翼神手臂就够的着天的青藏高原,回到生养她的北京去;不仅得长大,她还得直面生活中一般人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遭遇到的一些丑陋的东西,比如病毒,比如吸毒,比如未婚先孕,如此等等。读她的这一类作品,《红处方》也好,《血玲珑》也好,亦或是《拯救乳房》以及《女心理医师》,都让你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压抑,阅读这样的作品的时候,我时常会闻到弥漫在文字间的那种属于医院的特有的气味,来苏水,或者福尔马林,当然,还有血腥。我不知道这样的感觉来自哪里,是包裹了毕淑敏几十年的白大褂,还是作品本身所表现的内容。我承认,对于文字我是有洁癖的,如同我永远无法忍受医院里经常会见到的淋漓的鲜血,狰狞的面目,以及丑陋的伤口一样,我无法忍受关于类似内容以及场景的描述,更不能容忍自己长时间地浸泡在这样的文字里。记得读《血玲珑》的时候是在一个秋日,我的阅读伴随着越来越浓的暮色逐渐走向深入,早早的命运已经不能牵动我的神经,倒是晚晚,她的出生乃至她所承担的使命,以及由她所牵扯出的人伦情理,让我一阵阵惊悸,以至于不得不在暮色四合的时候收起书本,迫不及待地投身到楼下热闹的人群里去寻找一丝温暖。当然,我没有理由因此去泽斌毕淑敏,要知道,即便本身就是医生,临床上已经见怪了生生死死,以及种种常人无法忍受的东西,要用自己的笔将其再现,她所经受的精神压力乃至情感伤痛,都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非有大悲悯,绝对做不到。

  但《北极光的微笑》完全不一样了。事实上,不仅仅是《北极光的微笑》,毕淑敏几乎所有的散文作品,都蕴含着慈母的温情和丰厚的哲理。或许,《北极光的微笑》在内容的选编上是毫无章法的,既不遵循时间的脉络,也不局限于内容的限制,它就那么随意地,从西藏到北京,从少年到中年,从医生到作家,从自然到人生,娓娓道来,不急不缓,用纯净的文字和博大的胸怀让你看到作家本人不寻常的人生,不一样的思考,让你在无声的阅读中偶尔会心一笑,收获属于你自己的一份感悟。这样的文字,不娇柔,不做作,却自有一种启人心智的力量。

  北极光的微笑读后感(二)

  捧读了毕淑敏的散文集子——《北极光的微笑》。很久了,我都没静下心来,读一会书,觉得脑子里面,慢慢空旷了。

  作为从医学转过来的专业作家,毕淑敏的文字我了解的不多。但是读了她的文章之后,我感到了一种生命的态度。那就是对生命悲观敬畏,对生活乐观前行。

  她写的柳枝骨折,我是第一次看到,但是最后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大概意思是,去山里砍柴,最难砍的地方就是树枝愈合的那道伤疤。也许是为了愈合付出了更多的养分,也许是因为有伤,掺杂了太多的盘根错节。其实树是这样,人也这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失恋难忘、很多人怀旧恋旧的原因吧。

  她关于友谊的论述相当精准,精准到像是在用手术刀解剖一条狗或者是一只青蛙。友谊是无法转让、无法传承、无法回头的旅程,友谊是那么贪婪,需要人一生去呵护。有人炫耀朋友很多,但毕淑敏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的友谊汁液不是渗出,而是稀释。简单说,就好比心灵的容积是一定的,你装的人越多,分享到这种心灵之交的份额就越小。

  对此我深信不疑,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不必为没有那么多前呼后应而落落寡欢,而是要想,只要我说喝酒,他就不会说打麻将,哪怕他说,他有了婚外情,我也不会第一时间上升到道德高度,首要做的,是怎么办才能处理好。狐朋狗友,有时也是很可爱的词儿。

  她写到了机遇:从某种程度上讲,机遇就是一种位置。长在深山里的树木,有一派仙风道骨;长在人行道上的树,会呼吸到浓烈的烟雾。树无力选择生长的地点,树只有努力扎根生长。很像在说一次投胎,投胎也是技术活。也许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一落地,就比我苦巴巴地奋斗十多年还牛。那咋办呢?不过了么?不还是得痛快笑着么?

  我用了大概三个小时看完了这本书,抽了两次烟,觉得这本书读的值得。没有矫情的呻吟,没有严肃的说教,说的都是大实话,但又那么中听,那么朴实。

  也许就跟武林高手一样吧:一般顶级高手都是招数平实,内力深厚。比如风清扬。

  也许就跟打篮球一样吧:一般顶级高手都是把常规武器开发成变态大招,比如杜兰特的投篮,准到令人发指。

  北极光的微笑读后感(三)

  一直以来把毕淑敏和小说挂钩起来,她的小说有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淳朴,可是今天我突然发现她的散文如此细腻温暖,实在比小说值得一读。这本《北极光的微笑》我是从后往前翻阅的,道不尽生活点点滴滴,或者童年趣事,或者闺蜜私语,或者相夫教子,或者少女情怀,或者转行答惑。我用一个下午看完,回头思量,也只有那篇《抱着你走过安西》让我一直惦记。

  《抱着你走过安西》是讲她父母的爱情故事,青梅竹马渐长成,父亲参军,20岁的母亲一个人新疆千里寻夫。母亲刚怀孕时候,生活条件恶劣,父亲远征不在,只得一个40岁的勤务兵用几千只鸽子汤把吃不下东西严重营养不良的母亲从生死线上拉回来。再后来1953年全家返京述职,母亲成了身边有保姆、穿着旗袍优雅的军官太太。文化大革命时候,一纸大字报又让父亲把母亲赶到了乡下田间劳作;再后来,十一岁时父亲派去戍边,母亲含辛茹苦工厂做工养育着三个小萝卜。我的文字很苍白,可是我感动于是父亲对母亲含蓄的爱,母亲回报的坚强和独立。那就是相濡以沫的爱情吧,不绚烂可是爱之深情之切不逊于任何一部爱情巨制。

  我相信在文中结尾处毕淑敏说的写到最后眼泪把键盘打湿以至于手指打滑是真实的。父母一辈子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童年时候的她感同身受,那时经历的辛酸苦痛回头看看不过是淡淡无关痛痒的回忆,因着毕淑敏的一支妙笔被记录下来,让我唏嘘不已。每一个平凡的家庭都有自己的起落和故事,我甚是无能,只能为着他人的精彩而鼓掌。她的母亲如此勇敢,一个人为着小时候的婚约千里迢迢追寻她父亲的脚步,如果当年那个山东小姑娘软弱一点不那么执着怕是我也看不到如今的好文章了。

  生活真谛就在于无畏的走下去吧,遇贼剿匪,遇佛参禅。人生得意须尽欢,低潮时候那就“安静地等待。 和知心的朋友谈天,基本上不发牢骚,主要是回忆快乐的时光,多读书,看一些传记,一来增长知识,顺带还可以瞧瞧别人倒霉的时候是怎么过去的。”没心没肺的等待,一如毕淑敏的教导。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