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青空》读后感(一)
人是很宝贵的生命,有时候我在想,生一个人需要怀胎十月,但是想孕育一个认真的作品对我来说,却远远不止。
《昨日青空》的创作初衷源自一些回忆和灵感碎片,查看文档日期我知道我在08年底做了次比较全面的归拢,而剧本真正的完成时间却是10年9月。中间跨越了1年多时间,分心去处理了一些身不由己的事。剧本工作真正展开是在10年年中,由于小曹的兴趣和加入,我们修改了很多个版本最后确定了我要的感觉。
我是完美主义者,因为是第一次接触动画工作,所以即便是最终的样片,也明显地留下了一些不成熟的瑕疵和遗憾。但是相信人们看到了诚意,我也从中得到了不少经验,感触最深的就是,如何有效地跟一个团队传递你的想法。
我从小到大,有过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大多数在当时遭遇过否定,有的是失败了,但实际证明,大多数成功了。我上学时说长大要当漫画家,遭到过家人的反对,他们担心我会饿死。2005年我们画了《1区212》,投递的第一个杂志社并没有采用,因为市面上没有成功案例。我把我要画《昨日青空》的想法告诉了当时最亲密的伙伴,但是并不被看好……然后,我和支持我的伙伴们一路走到今天,验证了上面的一切。所以,这一次也是的。我知道它会存在风险,但是不去尝试的话,就是绝对的不可能。我不会停下,我希望你也是,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的追求。
《昨日青空》读后感(二)
“吱吱”悠长的叫声在耳边不停的回荡着,我抬头一望,无边的青空,印着朵朵白色的云,树上有三两只鸟儿在栖息鸣叫,看上去就像一幅图景画。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呼唤:“别看了,快走啦!准备就要和学长学姐们道别了!还磨蹭什么呢?!”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的同学。想起等下就要跟学姐和学长们告别了,我就急忙跟上同学的脚步:“知道了,知道了,走吧。”
校园内,一群个头大小不一,脸上透露着稚气,眼里带着开心而又不舍的学生们正堆在一起,彼此拥抱。是的,他们是已经毕业的初中生,他们即将迈入一个新的生活,一个新的阶段,离开现在的生活环境,离开相伴他们三年的老师同学们,进入高中,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开始长大了,要独自承担一切有关自己的事情。
忽然地,不知道是谁突然哭了起来:“老师同学们!我舍不得你们!我不想跟你们分开。”明明是小孩子气的话语,明明带着任性的语气,不知为何,却带动了那么多的毕业生哭了起来,有少些故作坚强,但眼眶里却看到闪闪的水光。老师们的脸上,带着欣慰,却也是带着不舍。那值得珍惜的分分秒秒,都深深地刻印在了我们心中,安静地在心底,时常怀念,永不磨灭。
看着这一切,我的脑中也浮现出了以往我跟同学们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我有不会的难题,就会跟他们讨论,想起课间我们打闹的场景,想起我们放学后在宿舍一起吃饭,一起洗衣服,一起讨论今天的趣事,一起讲笑话,也想起了一年后我们要分离。
但是,我们的脚步不会因此停留,我们还是要继续前进,因为还有梦想要追求,要实现。但这些甜美的记忆,却是永不磨灭的,还有昨日那些远去却不曾逝去的青空,用它清澈心底的美丽,让我们的心印刻流年,而且——从来不曾消失。
少年们,在时间的晨光里,赤脚跳舞,踏过生活的荆棘和碎石。青春,最深刻的画面,是在一起的欢乐,最深处的交会,是我们集体的努力。友谊,又美好又快乐,彼此默默支持,最终去往不同的方向。少年们,沿着光阴仓促的脚步,越走越远,回首时,只剩下记忆里澄澈的昨日青空。
《昨日青空》读后感(三)
在年底前,完成了八个章节的绘本漫画《昨日青空》,从去年做出预告开始至今,差不多刚好一年。目前在配合《漫客·绘心》杂志社做单行本的各项准备中,预计单行本为两本,计划在明年2月先出上册,由于下册还需要我原创一个短篇作品才够一本的量,为此时间会晚一些,可能会是在3月。上册很荣幸邀请到我在上海的朋友——着名绘本画家慕容引刀兄,帮我写序,下册会是谁呢,先保密吧。
我在创作完成的第一时间曾经在微博发表了感想,大意是“如果2012真有末日,那我也无悔了。”因为我虽然从事创作十余载,如果说入行是因为纯兴趣的话,往后却往往因为各种非主观原因提笔。为生存、为团队、为商业合作、为这为那,“为”这个词,听起来像是无私的奉献,其实这些都是借口,说到底,过程是因为自己没有真正认清自己,是因为还不够自信。做回自己的这一整年,虽然苦累孤独,然而抛离那种世俗虚假的温暖,换来的是活着的意义。我十分理解了,与其苟延残喘一生,不如纵情燃烧一瞬之心。当然,我还是希望能够活得更久一些,可以画出更多的好作品。于是,下个月的计划,除了短篇和回家过年,我还准备和兄弟们一起去健身。
《昨日青空》整个八章,在表现手法上,我一直在尝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这是一种平衡,就是在表现力、个性、耗时、稳定性、可配合度等方面的平衡。这很重要,因为完美主义者切忌用自己的最高评判标准来约束自己,否则易抑郁并心力交瘁。当然,完结后的一小段宽松期,我还是尽可能地让单行本少一些瑕疵。回头去看序章和第一章的内容,很多都惨不忍睹,于是一一修改之。
由于作品本身的怀旧情绪,以及作品涉及到我家乡兰溪为故事背景,在连载期间,受到越来越多家乡读者以及媒体的支持和关注。并且有以核心扩散的趋势,让我深感欣慰。并不只是因为这种对作者来说最好的褒奖,而是,我一直以来的创作定位,是跳脱动画、漫画的固定小圈子,尽可能以一种大众、传统的文化为核心的。如今能够得到传统媒体的持续关注,证明我的设想初步见效。这也是,我对于“中国风格”的一种理解。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