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次三经①之首,曰崇吾之山,在河之南②,北望冢遂③,南望䍃④之泽,西望帝之搏兽之丘⑤,东望䗡渊⑥。有木焉⑦,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⑧而善投,名曰举父⑨。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臂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⑩,见则天下大水。
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泚水出焉,北流注于泑水⑪。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⑫。北望诸毗之山⑬,临彼岳崇之山⑭,东望泑泽⑮,河水所潜也⑯,其原浑浑泡泡。爰有嘉果,其实如桃,其叶如枣,黄华而赤柎,食之不劳。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峚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⑰。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⑱,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⑲,而投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君子服之,以御不祥。自峚山至于钟山,四百六十里,其间尽泽也⑳。是多奇鸟、怪兽、奇鱼,皆异物焉。
〔注释〕①西次三经:应为西次四经。②在河之南:指崇吾山位于黄河河套以南。③冢遂:当是山名。④䍃:音遥(yáo),又音由(yóu),瓮。⑤帝之搏兽之丘:这是以曾经发生过的重要事件作为地名,此处之“帝”或即黄帝。⑥䗡渊:䗡音焉(yān)。⑦有木焉:经文缺其名称。⑧豹虎:疑原作豹尾。⑨举父:或作夸父,举父属于直立猿或野人。⑩蛮蛮:比翼鸟;或由巫师装扮制作。⑪泑(yòu)水:泑水即后文泑泽的一条水系。⑫不周之山:不周山是中国古史传说时代名山之一,其形状好像是有缺口的环形山(火山口或陨石坑);如果共工撞倒不周山引起天塌地陷的传说有着事实背景,那么不周山很有可能是天外星体撞击而形成的大型陨石坑。⑬诸毗之山:今日河套以北的阴山山脉。⑭岳崇之山:即上文的崇吾山,以及北山一经的北岳山。⑮泑泽:黄河前套地区的湖泊,因早已干涸为土默川平原,古人遂误以为泑泽是西北荒漠区的绿洲罗布泊。⑯河水所潜也:指黄河发源于或淹没于泑泽等一系列湖泽之中。⑰稷泽:丹水向西流入的稷泽,在今日黄河后套地区,这里古时曾是大湖泊,今为大面积良田,所谓“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即指此地。⑱玉膏:食盐,“其原沸沸汤汤”即煮盐。或谓玉膏是豆腐、奶酪、石油沥青。⑲玉荣:指提炼出的优质食盐晶体;黄帝是中国先夏时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掌握煮盐技术对内陆民族非常重要,珍贵的食盐首先要献给天地鬼神,并用来款待宾客。⑳其间尽泽也:指黄河河套一带尽为湖泽湿地。
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钟山,其子曰鼓①,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②杀葆江③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䍃④崖。钦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黑文白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鹄,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⑤,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白首,其音如鹄,见则其邑大旱。
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观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鳐鱼⑥,状如鲤鱼,鱼身而鸟翼,苍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东海,以夜飞,其音如鸾鸡,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见则天下大穰。
又西三百二十里,曰槐江之山。丘时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蠃母。其上多青雄黄,多藏琅玕⑦、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⑧,神英招司之⑨;其状马身而人面,虎文而鸟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⑩,后稷所潜⑪也;其中多玉,其阴多榣木之有若⑫。北望诸毗,槐鬼离仑居之,鹰鹯⑬之所宅也。东望恒山四成,有穷鬼居之,各在一搏⑭。爰有淫水,其清洛洛。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⑮,见则其邑有兵。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⑯;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⑰。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⑱,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名曰钦原⑲,蜇鸟兽则死,蜇木则枯。有鸟焉,其名曰鹑鸟,是司帝之百服⑳。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状如葵,其味如葱,食之已劳。河水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逹。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氾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醜塗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是多怪鸟兽。
〔注释〕① 其子曰鼓:钟山神之子名叫鼓,他就是牛郎织女故事中河鼓星的原型。② 钦(péi):即鹗,俗名鱼鹰,钦部落的图腾。③ 葆江:或作祖江,疑与《大荒南经》祖状之尸有关。④ 䍃:音遥(yáo)。⑤ 鵕(jùn)鸟:鸮类猛禽,鼓部落的图腾。⑥ 文鳐鱼:会飞的鱼,或者是一种状如鲤鱼的候鸟,在西海与东海之间迁徙。⑦ 琅玕:珠状玉石。⑧ 帝之平圃:平圃又称玄圃,是黄帝的皇家园林兼军事要塞。⑨ 神英招司之:神英招负责管理平圃,他身穿虎皮衣,插着绚丽的羽毛,骑着马巡查四方。⑩ 大泽:即上文稷泽。⑪ 后稷所潜:后稷是周人的先祖,曾推进农耕技术;所潜疑原作所浴,属于巫术仪式。⑫ 榣木之有若:郭璞注谓:“榣木,大木也,言其上复生若木。大木之奇灵者为若,见《尸子》。”⑬ 鹰鹯(zhān):鹞鹰类猛禽。 ⑭ 各在一搏:指槐鬼离仑、有穷鬼处于搏击状态。⑮ 勃皇:不详;此处天神相当于战神,其形貌像是一乘八轮战车,出战前要祭祀它。⑯ 神陆吾司之:神陆吾负责管理黄帝都城昆仑,他的装束是穿着虎皮衣,拖着九条虎尾的尾饰,指头还要套上虎爪。 ⑰ 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yòu)时:神陆吾还管理九重天和黄帝的动物园;囿,古代帝王饲养禽兽的园林。⑱ 土蝼:此处食人的土蝼实际上是古代司法官,其装束可能源于神羊獬豸断案的习俗。相传獬豸似羊非羊,似鹿非鹿,头上长着一只角,俗称独角兽。或谓土蝼是猞猁。⑲ 钦原:体型硕大的野蜂;或谓蜂鸟,或谓针尾鸭。⑳ 是司帝之百服:管理黄帝后勤的官员名叫鹑鸟。先夏时期有用不同的鸟命名官职的习俗,例如少昊族用百鸟命名百官。
又西三百七十里,曰乐游之山。桃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是多白玉。其中多䱻鱼①,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
西水行四百里,曰流沙②,二百里至于蠃母之山③,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④也,其神状如人而犳尾⑤。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石而无水。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⑥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⑦,是司天之厉及五残⑧。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⑨,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⑩,是食鱼;其音如錄,见则其国大水。
又西四百八十里,曰轩辕之丘⑪,无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于黑水;其中多丹粟,多青雄黄。
又西三百里,曰积石之山⑫,其下有石门,河水冒以西流;是山也,万物无不有焉。
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⑬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⑭,是神也,主司反景⑮。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⑯,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⑰。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⑱,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譌火⑲。
〔注释〕①䱻(huá)鱼:疑是一种食鱼的两栖类动物,形貌类似鳄类、蜥蜴类,或谓滑蜥。②流沙:流动的沙丘,即沙漠。③蠃母之山:蠃母即螺母。螺母山之名表明这里有许多螺母或螺母壳。④神长乘司之,是天之九德: 原文应作“神长乘居之,是司天之九德也”。⑤犳尾:用犳尾作为装饰物。我国青海大通县出土的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上的舞者就装饰有兽尾。⑥西王母:西王母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居住在西部地区的著名部落首领兼巫师。⑦戴胜:戴着头饰。⑧司天之厉及五残:预警天灾和惩戒那些触怒天意天威的人。⑨狡:由人制作装饰成的用来庆祝丰收的吉祥动物,其原型动物为犬。⑩胜遇:红色羽毛的食鱼鸟。⑪轩辕之丘:轩辕是黄帝部落联盟的主要成员,轩辕丘是轩辕部落的居住地。⑫积石之山:积石山的石门可能是一种类似都江堰水利分流工程所筑造的石头坝,所谓“积石山”不是指积石为山,而是积石为水坝(这种坝通常不太高,但能透水,因此既可调节水位,又不易垮坝),其地之山因有积石坝而可得名积石山。我国古代建有许多积石坝,至今仍然发挥作用的有著名的都江堰积石坝。今黄河刘家峡水库上游数公里仍存有半截积石坝,系大小如篮球的碎石堆积而成,当地地名即为积石山。所谓积石山万物皆有,表明那里是远近闻名的物产集散地。⑬白帝少昊:少昊是先夏时期著名部落首领,居住在西部地区。古人以西方为白色,因此又称少昊为白帝。⑭员神磈(kuǐ)氏之宫:员神磈氏即白帝少昊的别名或自称;磈,众石高低不平。⑮主司反景:负责观测太阳西落时的倒影。⑯章莪(é)之山:莪,莪蒿,俗名抱娘蒿。⑰狰:相貌狰狞的豹类或山猫;也可能是负责掌管打火石的巫师的特殊装扮。⑱毕方:由人装扮的预警火灾的动物形象,发出模拟火烧竹木的“噼啪”声,其原型动物为蓝马鸡,或谓赤颈鹤。 ⑲譌火:奇怪的火灾。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①,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又西二百里,曰符阳之山,其上多棕楠,下多金玉。神江疑②居之。是山也,多怪雨,风云之所出也。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③。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獓��④,是食人。有鸟焉,一首而三身,其状如��⑤,其名曰鸱。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⑤。神耆童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⑦。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⑧。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⑨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⑩也。
又西二百九十里,曰泑山,神蓐收⑪居之。其上多婴短之玉,其阳多瑾瑜之玉,其阴多青雄黄。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⑫,神红光⑬之所司也。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⑭,其音如夺百声⑮,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⑯。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䳜⑰,服之使人不厌,又可以御凶。
凡西次三经⑱之首,崇吾之山至于翼望之山,凡二十三山⑲,六千七百四十四里。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
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
〔注释〕①天狗:由主人驯养的战斗犬,或谓狗獾。②神江疑:当地掌管风雨之神,疑与前文祖江有关。③三青鸟居之:《五藏山经》记述动物时都用“有鸟(兽)焉”,此处称为“居之”,表明三青鸟是部落或氏族的名称;根据后文,三青鸟属于西王母部落联盟成员,在古史传说中三青鸟的主职是为西王母取食。④獓因(àoyē):獓因可能是白毛披毛犀,或谓白牦牛。⑤其上多玉而无石:疑是一处玉石砌成的人造景观,用于巫师进行音乐活动。⑥神耆(qí)童:耆,老。耆童即老童,系颛顼之子,其后裔以“老”为姓氏。该氏族或家族可能擅长音律并长寿,年老时仍然面若童子,故而得此名称。我国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聃,应即老童的后代。⑦积蛇:众多蛇聚集在一起,也可能是雕刻的众蛇图案。⑧汤谷:英水流入的汤谷可能即今日的哈密盆地或吐鲁番盆地。此外,在《山海经》中位于东方的汤谷通常指太阳升起的地点。⑨浑敦:浑敦亦即浑沌,《庄子·应帝王》有浑沌无七窍面目、为中央之帝的记述。⑩帝江:当地巫术祭祀时的歌舞之神,疑与前文祖江、江疑有关。帝江亦即帝鸿,据《大荒东经》帝鸿乃帝俊后裔。或谓帝鸿即黄帝,可供参考。⑪神蓐收:泑山之神,亦是西方之神。⑫其气员:日落时天际处的红光,也可能是海市蜃楼或佛光。⑬神红光:负责观测日落红光之神,与制定历法或占卜有关。⑭讙(huān):獾类。 ⑮其音如夺百声:发出百种声音,或谓夺百为物品名。⑯瘅:音但(dàn),因劳致病;又音胆(dǎn),黄疸病;又音单(dān),热症。⑰鵸䳜(qíyú):可能是一种尾羽分叉,由雌鸟、雄鸟共同抚育幼雏的鸟类。⑱西次三经:此处应为西次四经。⑲凡二十三山:经文只有22座山。
【鉴赏】西山四经即西方第四条山脉的考察记录,共记述有22座山,13条河流,36处地望,32处矿物,8处植物,27处动物,以及21处人神,是《五藏山经》26条山脉中记述人神活动最多的一条山脉。西山四经记述诸山的地理方位比西山三经更偏北一些,是《西山经》4条山脉最靠北的一条山脉,大体在今日的黄土高原北部、黄河河套南北、阴山山脉、贺兰山、雅布赖山、大红山、马鬃山、大马庄山、巴里坤山,以及天山山脉一带。值得注意的是,在阴山山脉、桌子山、贺兰山、巴里坤山、天山等地,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绘制于先夏时期的岩画,涉及狩猎、祭祀、巫术、婚俗、天文、水利地图等丰富的内容,构图古朴而又神秘。在42平方米巨画《帝禹山河图》里,《西山经》的地理方位被绘制在今日我国秦岭(含)以北,阴山山脉(含)以南,托克托至潼关段黄河以西,直至天山山脉(或者更西)南北的区域里。
根据本章第3节不周山的描述“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其原浑浑泡泡”,可知不周山、泑泽与黄河发源地直接相关,而“其原浑浑泡泡”则是考察者的目击实录,表明那时黄河在河套地区的水势浩大、波涛漩涡滚动,因此被当时人认为是黄河的源头。
第4节密山的玉膏究竟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或谓石油、豆腐、奶酪,但最可能的是指食盐。所谓“沸沸汤汤”是在煮盐。所谓“玉膏所出,以灌丹木”,是说从盐卤中提炼出食盐之后,剩下的卤水中富含营养,可以促进丹木生长。所谓黄帝所取的密山“玉荣”,是指提炼出的优质食盐晶体,用它们可以促使盐卤更快地结晶出颗粒大的食盐晶体。所谓“瑾瑜之玉”即食盐晶体,要把它敬献给天地鬼神。这是因为,食盐在远古社会就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几天吃不上盐,人就会浑身无力、诸病缠身。事实上,许多动物都知道食盐的重要性,它们经常要喝盐湖的水,或者舔食含盐的岩石。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对食盐的追求,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远的时代,而黄帝族的兴起与其掌握了提炼食盐的技术当不无关系。
根据第4节对密山的描述“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飨”,第7节对槐江山的描述“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第8节对昆仑丘的描述“是实惟帝之下都”,以及本章其他节的相关描述,可以推知《五藏山经》的考察者曾经实地目睹了黄帝族的活动,而这也就意味着黄帝族在帝禹时代仍然活跃着,黄帝都城昆仑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大都城,那里白日炊烟缭绕,夜间灯火通明。黄帝族的大本营昆仑丘位于今日黄河河套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上,该区域标志性山峰是海拔2149米的桌子山;古代这里水草丰茂,四周有天然屏障,曾孕育出著名的细石器文化。事实上,一个伟大民族的兴起及其灿烂文明的产生,不可能发生在生存环境严酷贫瘠的土地上。在黄帝族昆仑丘领域北面的阴山山脉是槐鬼离仑部落的领地,也是雄鹰出没的地方。黄帝族的东面是四重高远的恒山(今山西境内),那里是有穷鬼部落的领地;有穷鬼即有穷氏,是古代著名部落,其代表人物是擅长射箭的后羿,而在山西峙峪旧石器遗址曾出土有28000年前的石箭头。鬼的本意是指死者之精灵,而鬼字的象形则为人戴大型面具(包括装饰物),地位越高者所戴面具的规格也越大,当一位有权势者死去之后,其所佩戴过的面具同样被后人视为具有神灵。
从昆仑丘发源有四条河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河,它发源于昆仑的东北的泑泽亦即今日的黄河前套土默川平原,向南一泻千里,在潼关东折流入大海(无达)。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降雨量逐渐减少,当年从昆仑丘发源的其他几条河流,今天已经难以确指了。或许,赤水即今日的窟野河,洋水即今日的无定河,黑水即今日的都思兔河,而大杅即今日的银川盆地,古为湖沼。
第5节的钟山属于阴山山脉,居住在黄河河套地区的“鼓”部落(袁珂认为系炎帝族),或可称为“河鼓”,而“河鼓”乃天上的星星,相传是牛郎所变(炎帝族以牛为图腾)。与此同时,黄帝的妻子嫘祖,以发明养蚕纺丝著称,乃名副其实的“织女”。据此,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可能记录着炎帝族与黄帝族青年男女冲破两族敌对情绪而通婚的故事,而正是他们的爱情促成了炎黄两大族的和解与融合,并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因此河套地区,很可能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摇篮之一。阴山山脉是我国北方一条重要的山脉,它自西向东由狼山、乌拉山、大青山、灰腾梁山、大马群山组成,北冰洋水汽携带的降雨基本上终止在阴山山脉一带。稷泽的名称与后稷族在这里的活动有关,后稷是先夏时期著名的农神,相传他和他的家族改进了农业耕作技术。今日狼山南麓的黄河后套地区,由于得黄河水之利,当地灌渠密布,旱涝保收,是内蒙古的粮仓,民谚“黄河百害,唯富两套”,夸的就是前后套的富饶景象。
第6节的泰器山发源的观水流入流沙,表明观水属于内陆河。内陆河俗称半截河,它们缓缓地流淌在荒漠上,随着河水的蒸发和渗漏,渐渐地消失在沙漠之中。自然界中确实有会飞的鱼,通常产于热带或温带的海洋里,它们的胸鳍非常发达,好像鸟的翅膀一样,因此能够跃出水面,在空中长距离滑翔。但是,泰器山的文鳐鱼却不是普通的飞鱼,它们能够在夜间从西海飞到东海,在东海里畅游一番,然后又飞回来。这种传说是如何产生的呢?可以接受的解释是,古人曾经见到过龙卷风把海里、湖里、河里的鱼卷上天空又落下来的场景,或者见到过类似的海市蜃楼现象。此外,文鳐鱼的传说也可能与沙漠里的季节河、季节湖泊有关。当雨季来临,干涸的河流和湖泊重新注满水的时候,鱼又重新出现在河流和湖泊之中,古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鱼潜入泥中,鱼籽能在无水的环境中继续生存,鱼籽可随风吹来),就想当然地认为这种鱼能够飞来飞去。从文鳐鱼可吃来看,它是一种样子像鲤鱼却又会叫出声的鱼,可能特别适应在季节河里生存。所谓“见则天下大穰”也是有道理的,这是因为每当文鳐鱼出现的时候,也正是雨水充沛的年头,而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充足的雨水就意味着农作物的大丰收。至于吃了文鳐鱼的肉,为什么能够治疗狂躁不安的病,或许也是“手上有粮,心中不慌”的缘故吧。从上述分析可知,《山海经》中看起来有些荒诞的内容,实际上它们都是有着真实的信息的,而正确地解读这些远古文明信息乃是我们今天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10节中蠃母山的神长乘,郝懿行注称:“《水经注》云:‘禹西至洮水之上,见长人受黑玉’,疑即此神。”显然,这是将神长乘理解为身材高大的人。其实,神长乘是一位天文巫师,他负责根据天文星象(古代天文观测包括气象学内容)的变化来解释人间的事物。神长乘负责的天之九德与第8节昆仑丘的神陆吾负责的天之九部,都是将上天分为九层或九个区域,以便于观测,这有些类似于将大地划分成九州。或许,天之九德还意味着死者的灵魂,将根据其生前的功德而被安置在不同等级层次的天上。
第11节中玉山的西王母是中国古代居住在西部地区的著名部落首领兼巫师。此处的西王母,她的头上戴着辟邪物或象征着权力和法力的装饰物,满头的头发蓬松、随意地披下来,身着豹尾服,嘴里镶着老虎的牙齿或者戴着虎牙项链,拉长了声调一边唱着一边诉说着什么事情。她的职责是预警天灾和惩戒那些触怒天意天威的人,从而成为秋冬肃杀之神的代言人。有趣的是,西王母有两个助手,其中狡能够预报丰收,胜遇可以预报水灾,而这些都是农业社会关心的事情,似乎表明西王母国已经进入了农业社会。
第14节中长留山可能即今日的贺兰山,这里走兽的尾巴和飞禽的头部都有花纹。今日贺兰山有一种珍禽蓝马鸡,它发出“格拉”的叫声,粗厉而短促,翅短不能远飞,翎羽长而艳丽,或许即毕方鸟的原形。进一步说,此处毕方鸟又可能是古代消防队员的标志性装束,一旦发生火灾,他们要及时行动,并大声模仿竹木燃烧的噼啪声以示警(昆仑帝“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表明当时用火煮食、取暖、照明、加工的规模相当大,因此需要有消防工作)。与此同时,五尾一角的狰“其音如击石”,恐怕也不是自然界的动物,而是掌管打火石的人所特有的一种身份装束。在五行中,西方属白,因此五帝之一的少昊又被称为白帝(或指太白金星)。员神磈氏即少昊,他的职责是观测日光倒影以确定时节。少昊员神磈氏与太昊伏羲氏当有某种血缘或文化渊源关系,后来少昊迁徙到山东曲阜,太昊从甘肃天水迁徙到河南淮阳。值得注意的是,郯子称“大皡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又称“我高祖少皡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由于大皡与少皡彼此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均以“皡”为名,因此“龙凤呈祥”的说法,或许可以追溯到大皡与少皡的和睦相处关系。
第16节中阴山的天狗,当是由主人驯养的战斗犬,当然不排除它同时有家犬、猎犬、牧羊犬的职能。一般来说,犬类是由狼驯化而成的。其实,这是一种双向选择的结果。事实上,由于人类有智慧、有工具、有武器、有住宅、有食物、有火,因此人类也就成为动物世界毋庸置疑的主宰。在这种情况下,强大的人类的出现,迫使其他动物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向人类靠近,二是远离人类。向人类靠近的食草类动物逐渐变成了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只有老鼠除外;而向人类靠拢的食肉类动物则比较少,只有狼和猫两种,这些狼逐渐被驯化成为忠于主人的狗,而家猫的价值就是捕鼠和做宠物。
第20节中天山发源的英水流入的汤谷不是热泉,因为热泉的水是向外流的,可能是指今日的哈密盆地或吐鲁番盆地,这里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七月平均温度为32.7摄氏度,有记录的极端最高气温达49.6度;在阳光的直射下,当地水淖里的水温可以上升到烫手的程度,称为“汤谷”不为过也。天山的帝江为什么会有如此尊容呢?其实,这里描述的是帝江坐在车帐之中欣赏歌舞的场景,所谓“状如黄囊”是指帐篷(蒙古包),“六足四翼”是指车轮和拉车的马,颇似吉普赛人的大篷车,帝江坐在车帐里别人当然看不清他的面目了。
值得注意的是,《西山经》绝大多数地方都是绿意盎然,仅仅有9处缺少植被的地方,是《五藏山经》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里草木最少的一个区域,而它描述的地理范围正是今天我国的西部地区(秦岭以北,潼关至呼和浩特一线以西的黄土高原,以及河西走廊和天山一带)。也就是说,在4200年前的帝禹时代,这里同样到处都是绿色的原野。但是,今天的黄土高原已经处于荒漠化的边缘,沙尘暴正在越来越频繁地掠夺走黄土高原所剩不多的绿色。这样鲜明的对比和反差,不能不让每一个华夏子孙进行深刻的反思!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为了我们人类自己,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需要绿色文明!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