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浣纱记·允降》原文及鉴赏

2021-10-01 19:23:00

  【高阳台】 (净唱) 小岛羁囚,稽山穷窟,形孤势寡难立。忆昔侵凌,冤仇至今堆积。逃匿。知伊死在须臾也,看笑谈削平东穴,又何劳卑词逊语,故来哀乞。

  【前腔】 (末唱)穷迫,愿面缚君臣,亲携妻子,王庭尽心服役。贡献年年,驱驰敢怠朝夕。悲戚。区区寡君蒙宥免,这深恩何年消得?望君王宽仁大度,俯垂怜惜。

  (净白) 既然如此,我暂且收兵。限十日之内,君臣妻子俱赴吴庭,听候指挥。不许迟滞。(末) 多谢大王。(外上) ……此位何人?(末) 越国下臣文种。(外) 到此何干?(丑) 领其主勾践之命,行成于吴。却才主公已亲口许他了。(外) 岂有此理。臣启主公: 勾践强暴,屡屡侵凌。今力屈计穷,命在顷刻,是天以越赐吴,此机不可失也。誓当悬首吴阙,以谢先灵,方雪数年之仇,聊解四方之笑。顾乃不知出此,而反许其行成,窃为主公不取也。(丑) 臣启主公: 臣闻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昔晋文听寺人之言,而即去斩祛之罪; 齐桓用管仲之智,而顿忘射钩之仇。今穷兵深入,已撤彼籓篱,跃马长驱,更毁其宗社,谅些须越人之怨,已足尽吴国之情。君子不为已甚,窃为主公许之是也。(净) 太宰之言有理。

  【前腔】(外) 主公休惑,数载深仇,一朝克服,臣子此心初适。须献首先灵,共瞻宗庙血食。主公,你快收拾。看江东海西俱入款,是苍天赐吴越国,这光阴百年难遇,岂容虚掷。

  【前腔】 (丑) 相国你休执,山鸟投笼,林猿归槛,如何又教弹射?况他社稷全倾,区区小怨堪释。要经历。看稽山险绝堪死守,恐目下存亡难必,况淹留到兵疲粮尽,断然无益。

  (外白) 主公,伯嚭之言,切不可听。

  【前腔】(净)我思忆,他既已输诚,前来纳款,边疆料多开辟。况我继绝存亡,诸侯尽瞻吴德。(末拜谢天科) 天日,愿君王此身长寿考,(回身拜净科)似南山万年无极,霸诸侯威行四海,比隆周室。

  (净暗对末科) 你的行成,我已亲许,决不食言。连忙回去,火速就来。(末叩头下) 臣今告辞,不日就得觐天颜也。(外) 主公不可许他。(丑) 主公不可失信。

  【前腔】(外) 凶逆,不日就诛灭了,九仞为山,功亏一篑,料想不劳而集。事败垂成,怕他日悔之无及。(丑) 你偏僻。料些些弹丸穷海岛,敢与我大邦相敌?笑伊家年华高迈,不知虚实。

  【尾声】 (净)班师回去传飞檄,(丑) 看大将旌旗云外直,(外) 可惜数载劳师空费力。

  《浣纱记》 是最早把改革后的昆山腔引入戏曲演唱的传奇名作,它对昆山腔的传播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剧取材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越春秋》、《越绝书》 等书的历史记载和小说家言。剧写春秋时吴越之战。从吴王夫差伐越、越败投降,一直写到越复国灭吴; 其间穿插了越国大夫范蠡与浣纱女西施聚散离合的爱情故事。此剧第八出前,叙吴王夫差为报父仇 (其父阖闾于越犯吴时受伤身亡),起兵伐越。越国君臣被困,行将灭亡,乃用范蠡之计,派大夫文种先以美女、黄金贿吴太宰伯嚭,而后去见吴王。若能借伯嚭美言求得归顺,则社稷可保,雪耻有望。伯嚭接受贿赂后,满口答应愿供 “驱驰”,并嘱咐明日在相国伍子胥参谒之前早去见吴王,以免伍子胥在场受阻。

  这里所录第一曲,为伯嚭引文种见吴王、文种说明求降意愿、伯嚭一旁说项之后,吴王心中犹豫时所唱。“小岛羁囚” 指被困于会稽山的越国君臣。会稽山为钱塘江两条支流的分水岭,故这里称之为 “小岛”,亦含蔑视之意。夫差清楚越国君臣已如羁囚,势孤难存。想起昔日冤仇,当立即踏平越之巢穴而不愿听取哀求投诚之言。第二曲为文种所唱,他言词卑逊,既有承诺 (越王携妻子、大臣赴吴庭为奴并年年进贡),又能攻心 (吴王可博得“宽仁大度” 的美名)。吴王终于答应收兵,允许投降。正在此时,伍子胥参见君王,得知已允行成 (求和),力谏阻止。三、四、五曲分别为伍子胥、伯嚭、吴王与文种之词,从中可见伍子胥忠直的性格、誓灭敌国为先王报仇雪恨的坚定意志,伯嚭巧舌如簧、为敌国开脱的奸佞嘴脸,吴王沽名钓誉、企望凭借“继绝存亡” (绝者继之,亡者存之) 之行使诸侯“尽瞻吴德” 而得以称霸天下的野心,以及文种趁机奉迎、为复国而忍耻谄敌的丈夫气概(古人云: “能屈能伸是丈夫。”)。经过一番争辩,吴王更坚定了允降的决心。至此,伍子胥已无能为力,只得坐视功败垂成、“数载劳师空费力” 了。

  这里所录数曲,表现了吴王骄傲轻敌、喜阿谀、近小人的特色。越降之后,他更加骄纵,亲佞信谗、杀害忠良、沉湎酒色、大兴土木,以致国亡身殒。而越王勾践在兵败之后,能够谦恭自抑、尊贤重士,故而君臣同心、奋发图强,终于得以复国雪耻。此剧形象地演述了国家兴亡成败的历史教训和必然规律。其剧终下场诗云:“尽道梁郎识见无,反编勾践破姑苏。大明今日归一统,安问当年越与吴?” 似为赞美当朝,实是棒喝。明代自中叶以后,皇帝昏庸嬉戏,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反抗者众,而南方倭寇、北方鞑靼又屡为患。梁辰鱼看到了国家衰亡的征兆,剧中借古讽今,敲起警钟,表现了他政治上的敏感和民族的忧患意识。

  《浣纱记》 戏剧性较强,剧中从始至终矛盾冲突不断。其冲突出于情节发展之必然而非作者凭空臆造。如此折中收取越国厚礼的伯嚭力劝吴王允降,忠心为国的伍子胥坚请削草除根,二人发生冲突,在所难免。吴王最终听信伯嚭之言,亦符合他胜而骄的性格和骄则惑的规律。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