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古代民歌《失调名》原文及赏析

2021-10-12 09:50:36

  上却沙场别却妻,教我儿婿远征行。乃可鞍挮汉婿,大王不容许女人妆。女人束妆有何妨,妆束出来似神王。乃可刀头剑下死,夜夜不愿守空房。

  本诗的内容很奇特,完全是一位嫁给汉人之蕃妇的口吻。味其诗意,当是这位少数民族妇女在丈夫从军远去后苦苦相思的情景。

  上片中有两字不太好解, 即 “”与“挮”字, “”字 《康熙字典》未收,笔者估计当是形声字,是动词,即整理、铺垫之义。“挮”字尤为关键,任半塘先生认为: “ ‘挮’ 可能是 ‘代’,妇谓自己可以女妆,代夫从军。” ( 《敦煌歌辞总编》下册1759页) ‘挮’ 音替 (ti),本义是 “去涕泪也”,“拭也”,即擦去眼泪的意思。但细品全诗,作此解不相贯通。所以,应当释为 “替”,属同音假借。“万可”是 “宁可”的意思。这几个词语释清,全词也就容易明白了。

  上片大意是说:我的丈夫已经走上战场离开了家,是战争才使我心爱的夫婿出门远征的。我真舍不得让他离开,宁可我自己备上鞍鞯代替汉人丈夫去冲阵拼杀,可是大王却不容许我们妇女穿上戎装。“大王”当是边庭将帅,是负有一方之责的军事长官。

  下片意义紧承前文,她继续抒发着怨艾之情。她想:女人穿戎装上战场又有什么妨碍呢?女人武装起来更加威风,简直像神王一样,不也一样可以杀敌吗?我宁可驰骋疆场,在刀头剑刃下壮烈战死,也不愿这样孑身一人,夜夜独守空房,捱着可怕的时光。全诗抒情热烈质朴,充分表现出这位少数民族妇女刚烈果敢的性格及对和平生活的无限向往,客观上揭露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乃可刀头剑下死,夜夜不愿守空房”虽是愤激之词,却凸现出这位女子对丈夫的依恋之情,于刚毅中又表现出深沉炽热的爱心,抒情效果极佳。

  从全诗意境来看,是这位征妇的内心独白,是一首情韵悠长的相思曲。与唐诗中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便可看出本诗的独特之处。诗中之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嫁给汉人的蕃妇,性格豪放粗犷,故抒情坦露直率,她竟想要替夫从军,这在唐诗中很少见到。语言通俗易懂,浅近直白,毫无曲折含蓄之处,尤能显示出带有少数民族情味的民歌特点。

  附带说明一点,从本诗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察,当是一首七言诗,不应分为两片。此问题有俟详考,今姑从众说。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