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①,暴病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②。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之,而问于公曰:“古时尧舜支解人③,从何躯始④?”
公惧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
公曰:“以属狱⑤。”
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请为君数之⑥,使自知其罪,然后属之狱。”
公曰:“可。”
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一杀公马,使公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⑦!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注释】 ①圉(yu羽):养马的役人,马夫。 ②解(jie姐):剖开,割裂,即下文的“支解”。 ③尧舜:传说中的古帝,那时是“大同之世”,没有杀人的刑罚。支解:古代残酷的刑罚,割裂肢体,把人处死。 ④躯(qu区):身体,这里指人。 ⑤狱,牢狱。 ⑥数(shu蜀):列举过失或罪状,加以责备。 ⑦夫子:这里是对晏子的尊称。
【今译】 齐景公让圉人饲养他喜爱的马,马得暴病死了,景公大怒,下令左右人拿刀宰了养马的人。
这时晏子服侍在景公跟前,景公手下人握刀前去,晏子拦住他们,向景公发问:“从古时尧舜以来支解人的刑罚,是从什么人开始的?”
齐景公惊恐地回答说:“从寡人开始的。”于是便不支解养马人了。
景公说:“把他投进牢狱。”
晏子说:“这样做他不知自己犯了什么罪便死了,请让我替国君来列举他的罪状,使他明白自己犯的罪,然后再送他进牢狱。”
景公说:“行。”
晏子数落养马人说:“你的罪有三:国君让你养马反而弄死了马,该处死罪一;弄死的又是国君最好的马,该处死罪二;让国君因为一匹马就杀人,百姓听说了必定恨国君,诸侯知道了必定会轻慢齐国,你一人弄死国君的马,使国君遭到百姓的痛恨,齐国的兵力也比邻国削弱了,该处死罪三。现在把人交给监狱。”
景公感悟地叹道:“夫子放了他j夫子放了他,不要损害我仁爱的名声。”
【集评】 明·杨慎评《晏子春秋》:“问答警动(从何躯始、从寡人始),心怵神伤。(晏子数之)以下,拖沓入套,可删。”
明·陈仁锡《诸子奇赏》:“谲谏。”
民初·张之纯《诸子菁华》:“此篇是谲谏,故设奇问以醒悟之。索性谲谏到底,东方曼倩深得此法。第三罪说得尤为郑重故易动听。”
【总案】 这是赞扬晏子仗义救人故事中的一篇。晏子救助的都是封建暴政苛法下的受害者,或是那些服苦役贱役的人。本文写的是他智救圉人(马夫)的故事。
景公的马暴死,他迁怒圉人,要把圉人酷刑(支解)处死,情势十分危急。可晏子却从容不迫,他不是乞求景公宽恕,而是向景公抢先一问。这一问使景公在道义上陷入被动,不得不撤消酷刑,把圉人改投牢狱。晏子一救未成,再生一计。他按照“事不过三”的习惯,连数圉人三大死罪。很明显,晏子是正话反说,全用的是反语,表面是责数圉人,实际是谴责景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的罪状。故事用了夸张手法,故意把景公杀一圉人而将招来的灾祸扩大,使景公在道义上再次陷入困境,最后不得不开释圉人。这类故事中的晏子是经常被刻画成仁者和智者的,他是苦难者忠实而深情的救助者,也是毫无人身自主权力的野人、贫女、仆役、刖者和马夫的朋友。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