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房玄龄与杜如晦友善,慨然有匡主济时之志。开皇1中,随父彦谦2至长安。时天下宴安3.论者以为国祚无疆。玄龄密告彦谦曰:“隋帝盗有天下,不为后嗣长计,混淆嫡4庶5.使相倾夺。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彦谦惊止之。因谓友人李少适曰:“主上性多忌刻,不纳谏争。太子卑弱,诸王擅威。唯行苛酷之政,不弘远大之略。今虽少安,吾忧其危乱矣。”少适以为不然。大业6之季,其言皆验。及义师济河,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以为谋主,每叹曰:“昔光武7云:‘自吾得邓禹8.人益亲。’寡人有玄龄,亦犹禹也。”佐平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为唐宗臣,宜哉!
选自《大唐新语》
注释
1.开皇:隋文帝的年号。
2.彦谦:人名。
3.宴安:安定详和。宴,乐,快乐。
4.嫡:正妻所生的儿子,也专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5.庶:庶子,妾所生的儿子。
6.大业:隋文帝的另一个年号。
7.光武:光武帝,东汉的第一个皇帝。
8.邓禹:光武帝手下的重要功臣。
释义
房玄龄与杜如晦是好朋友,两人都很有志气,希望能够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开皇年间,房玄龄随父亲到长安。那时天下太平,大家都认为国家将会永远昌盛下去。但房玄龄私下对父亲说:“隋朝侥幸得了天下,却将长子与其他儿子的关系搞乱,儿子间争夺王位,勾心斗角。今日天下虽太平,但隋不久便会亡国。”父亲听了房玄龄的话,非常担心,叫他不要乱说。以后,他又和好朋友李少适说:“皇上性情喜欢猜忌,不能听取大臣的意见,诸皇子行为不正,作威作福,太子又软弱。朝廷对百姓实行残暴的政策。今天虽稍稍安定,但很快就会有大乱子发生。”少适听了很不相信。大业末年,房玄龄预料的事终于出现了。李渊在太原起义,军队已渡过黄河,向长安进军。房玄龄来到大军门前拜见了李世民,李世民让他做了总参谋。以后,唐太宗常常说:“汉光武帝说:他找到了邓禹,老百姓更亲近他了。而我得到了房玄龄,就像汉光武得到了邓禹。”房玄龄辅佐唐太宗,平定了全国的叛乱。直到死前,他任宰相达三十二年,被人们称为贤相。他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勤勤恳恳,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作为一代国家的栋梁确实当之无愧的。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