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池,筑城池,可怜黎庶受孤凄。
东村筑死张家子,西村囚杀李家妻。
场中多少饥寒死,墙边尽是哭啼啼。
宁为太平狗,莫作产秦人。
妻子望得肝肠断,想起家中转痛悲。
几时能够转回归,几时能够转回归?
筑城墙,筑城墙,可怜黎庶受灾殃。
家中撇下妻和子,堂上别了老爹娘。
也有夫死城墙里,也有妻子没长江。
受苦如山无数(诉)处,可怜筑死范杞良。
杞良有个贤妻子,孟姜女可怜千里送衣裳;
寻夫不见墙哭倒,谁人怜念范杞良?
几时能够回到乡?几时能够回到乡?
——明·富春堂刊本《刘汉卿白蛇记》
明王朝建立后,蒙古贵族退回塞外,还保存着相当的实力。他们屡次派兵南下侵扰,威胁明帝国的安全。最严重的是1449年的入侵,连亲率大军迎战的明英宗也被俘虏。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抗击蒙古族的入侵,明政府便征调大量劳工修筑长城,在旧长城的基础上加高加厚,一段一段地连接起来。现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的长城,就是那时候修筑的。修筑长城,在当时一方面起到了巩固边防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给参加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今天在我们赞赏长城的雄姿,为我们的祖先留下了举世瞩目的宏伟壮举而引以为自豪的同时,读读这首民歌,使我们绝不能忘怀长城的修筑者和他们的家属所洒下的斑斑血泪。
“筑城池,筑城池,可怜黎庶受孤凄。”黎庶,即老百姓。孤凄,孤单、凄苦。这是指壮劳力被征去修筑长城,不仅造成夫妻、父子的分离,使家人不能团聚,而且“东村筑死张家子,西村囚杀李家妻”,造成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因为壮劳力被征去服劳役,家中种田就缺少劳动力,使粮食歉收,又造成“多少饥寒死”,这就出现了“墙边尽是哭啼啼”的惨状。造成这些惨状是谁之过呢?民歌作者深知,这不能怪筑长城本身,而应谴责那些发动战争,使人民不能过太平日子的侵略者。因此他接着写道:“宁为太平狗,莫作产秦人。”我国人民是多么渴望过上太太平平、安居乐业的生活啊!
后一首“筑城墙,筑城墙,可怜黎庶受灾殃,”跟前一首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它用了孟姜女和范杞良的历史传说。汉刘向《列女传》记齐国杞梁殖战死,其妻哭于城下,十日而城崩。又唐人所编《琱玉集》,记秦时有燕人杞良,娶孟超女仲姿为妻,因良被遣筑长城,为官吏所击杀,仲姿哭长城下,城即崩倒。在后来的民间传说中,孟仲姿和杞良多作孟姜女和范杞良。敦煌曲子《捣练子》:“孟姜女,杞良妻,一去烟(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免自家送征衣。”可见唐代已盛行孟姜女的故事。据宋周煇《北辕录》,宋代民间已有为孟姜女立庙者。至今山海关附近,仍立有孟姜女庙。可见她在我国民间影响之深远。
两首结尾皆问:“几时能够转回归?” “几时能够回到乡?”这既是呼唤她们的丈夫早日回家团聚,更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酷爱和平的心声。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