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找幸福读后感(一)
《低头找幸福》书中记录了俞老师的成长经历。俞老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很多名师都是经过千催百炼才出来的,但愈老师却没有,他是一名农家子弟,没有任何的背景,在评为特级教师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大赛,没有拿过一个大的教学奖项,甚至刚当老师的时候,连领导都不看好他,他除了教书,就是读书,看起来非常平淡,但却是生活的真味。俞老师用心积淀了影响他一生的心智财富。那些来自学生的感悟,来自阅读的给养,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让他的思想变得成熟、深刻。
俞老师说:“虽然我不怎么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但我有责任心。一走进教室,我想的就是要把书教好。虽然领导不怎么赏识我,但学生给我的动力更大。”他为人朴实,他的课更朴实,没有华丽的手段,很少用多媒体,大多数就是一支粉笔到底。他甚至就把别人刚上的课,也可以上的让你折服,是他的课却透射出一种朴素的、安静的、灵性的、智慧的美。
我佩服的是俞老师竟然用学生的一句无意的话成为自己当老师成功与否的标准。我们上课也经常因为课堂纪律而大伤脑筋,总有个别孩子不听话而让老师不得不停止教学进程来维持纪律,我们也经常会因此而对孩子们进行一些惩罚,比如,扣除班级的荣誉分、通告班主任、通告家长等。俞老师也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他给学生立了这样一个规矩:“上课讲话不要紧,但不要吵到让我停下来维持纪律。让我们停下来也不要紧,但不能让我一堂课上停三次。”否则就让孩子们在放学后静坐15分钟。当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班上的一位同学给俞老师提意见了,认为这样做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当时的俞老师并不以为然,还理直气壮地跟这个学生说:“好的纪律是好的学习的前提!”第二天,这个学生给他回复了这样一句话让俞老师陷入了沉思:“俞老师,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算你厉害!”是啊,一堂课能够让听的学生忘记吵,全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多么难得!他需要的是一堂精彩纷呈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掌控。从此,俞老师的上课目标发生了改变:“我就是想把课上得让学生忘记吵”。视学生为老师的老师是多么难能可贵,它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基础上的。教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学生,在很多时候,从学生那里的来的信息的却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印象特别深的是俞正强老师的关于教学设计的看法,关于课堂教学的艺术,无非八个字:即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俞正强老师“清晰立序,朴素选材”,把一节在大多数教师看来很平常的课教得富有智慧,给学生以轻松、以深刻的感觉和认识,按照他的教学设计,把数学抽象性特点表达得非常清楚,我看后有一种绝妙无比的感受。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二)
读这本书之前,这个人的名字是孤陋寡闻的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读完了这本书之后,我发觉自己对这个名字是多么地崇敬。
“人来世上,不是来获取什么,仅仅是来体会一种叫幸福的东西。上帝让人握着拳头,是想让人低头看看,手心有什么。学会低头,看看支撑自己的土地,心存感激,于感念之中体会幸福,于幸福中谋得力量,用这份幸福的力量支撑起高贵的头颅、踏实的劳作,如此不断往复,幸福,便常驻人心。”他的这段话,真实而又浪漫,亲切而又激进深邃。细细品味,会无形之中增添了一层理性的思考,一种向上的动力。
他爱读书。他说:“读书是最省钱的娱乐方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他博览群书,不仅精通数学,而且熟知《论语》、哲学、法律、中医药等。的确,多读书,多读不同种类的书让他对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能从另外的角度去思考。在他未成名的平淡的12年教学经历里,他用心积淀了影响他一生的心智财富,那些来自学生的感悟,来自阅读的给养,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让他的思想变得成熟、深刻。
他爱思考。他常扪心自问:“今天,我进步了吗?”面对学生充满稚言稚语,他不是一笑而过,而总能理性地思考着这些童言深刻的背后意义。他常说:“是谁在帮助我成长,是学生。学生始终是我的老师。他们就在突然之中,像一道闪电裂开了你的脑子,让你一下子得到不少感悟。这种感觉真有点当头棒喝的感觉,让你醍醐灌顶。”勇于反思、善于思考让他比常人多了一份精神上的愉悦和自足,更多了一份智者的充实和快乐。
他爱学生。他有一颗热爱孩子的真心,走进学生的心扉,想学生之所想,乐学生之所乐,并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关怀和尊重。他成功的一大秘诀就是“让孩子们喜欢我”,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喜欢上数学课。所以他的学生课堂上“常常会忘记吵”,能享受其间,幸福其中!
他能吃苦,有毅力。他说:“我是属于很有责任感的人。我可以不爱教书,但只要我一走进教室,我就不能不教好书。”正是这份责任感,让他能在经历不少挫折和失败,饱尝许多咸酸苦辣之时,还能认真探索,执着追求,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一句话,他告诉我们,教师的职业幸福不是恩赐就能有的,而是靠低头做出来的。
读懂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他的另类课堂,他的课堂教学艺术。
读懂了这些,我们该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像俞特一样,多阅读、多思考、多一份责任感,多与学生促膝交谈,多蹲下来感受儿童的感受,多低下头品味属于自己的幸福!
低头找幸福读后感(三)
《低头找幸福》这本本书,讲述了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愈正强老师成为名师过程中点点滴滴的故事。
也许,正如愈老师在书中所说的:“读书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把好词好句摘下来,写作的时候好用;第二层次是看作者的思维方式,看他用这些材料是怎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的……;第三层次呢,就要看味道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每一个人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不同的气息,可能就是这本书的气息让我感觉到很亲切很舒服,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本《低头找幸福》。
不知什么原因,从小我就特别崇拜因为知识而改变命运、因为大量阅读而积累财富的人。我觉得他们有一种只有知识才能包装的、来不得半点做作的儒雅。俞正强老师正是这样的人。虽然他也只是一名平凡而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但是,他博学、好读。于是,俞老师这条“书虫”在不断地阅读和思考中“做茧”、“化蝶”。读书和思考成为了俞老师最快乐的事情之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俞老师的思考也往往是比较“另类”的,他有自己独特视角。比如,用来讽刺当时为官者扰民害民的《种树郭橐驼传》,却被俞老师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的教育经典。郭橐驼认为种树之道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要做到“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俞老师认为我们教育孩子也应该顺应学生的自然天性,他的教育观点是:“从教学的角度,所有的理论都离不开孔子的两句话,就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据树种的不同,提供不同的土壤、环境,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而且,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拔苗助长,要一步一步慢慢来。这是教育的真谛!
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一些俞老师独到的教学见解。比如,他认为人类的学科应该分为:物的科学、心的科学和灵的科学。物的科学是指可度量的、可测量的;心的科学,是不可度量但可感受的;灵的科学就是很难感受,却可以感悟的。其中,有一定的佛家思想在起作用,也有一定道理。我以为这是他看事物的角度很不一样的体现。
愈老师还有很多“谬论”,我最欣赏的是他的“责任感比热爱更重要”的观点。我们经常在总结、专业评定中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如何忠诚于教育事业、如何热爱自己的学生,很少提到自己对这份工作的责任感。俞老师认为对待工作,“责任感比热爱更重要”。他自己本身不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而成为老师的,而是在已经为人师时才激发他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心。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记得我念师范的时候,心理学老师曾在我们班做过调查,发现全班只有2名同学是自己选择念的师范,其余都是因为环境或家庭各种不同因素来到教育界的。这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从小立志做老师,将教师这个行业作为事业去从事的。而是接触到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才慢慢了解我们不能误人子弟,不能拒绝这些充满求知的眼神对知识的渴望。说白了,是“不能误人子弟”这几个字迫使我们必须好好引导他们在学海中积极探索,于是,我们的内在责任心被激发了,对工作的使命感也逐渐加强。
这本书的文风让我感觉是在聆听一位一直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校长在轻轻讲述自己的经验,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引经据典,更没有丰功伟绩,有的只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的成长过程,一位校长如何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学生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每天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很亲切,很平凡,很普通,但绝不平庸!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