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李勣,本姓徐氏。初,李密亡命在雍丘,王世充讨密,勣以奇计败世充于洛水之上,密拜勣为东海郡公。
武德二年,密拥众归朝。其旧境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勣并据之,未有所属。勣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宜具录州县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诏授上柱国、莱国公,赐姓李氏,令总河南、山东兵。及李密反叛伏诛,勣表请收葬,服衰绖,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朝野义之。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勣在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太宗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朕今委勣于并州,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十七年,高宗为皇太子,转勣太子詹事。太宗谓曰:“我儿新登储贰,卿旧长史,今以宫事相委,故有此授。”太宗又尝闲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总章二年,寝疾,寻薨。及葬日,帝登楼望柳车恸哭。 勣前后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与人图计,识其臧否,闻其片善,扼腕而从。事捷之日,多推功于下,以是人皆为用。
(节选自《旧唐书·李勣传》)
译文:
李勣,原本姓徐。起初,李密逃亡到雍丘,王世充讨伐李密。李勣用奇计在洛水上打败了王世充,于是李密拜李勣为东海郡公。
武德二年,李密聚集余兵归顺唐朝。李密原来管辖的地盘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都被李勣占据,没有具体归属,李勣说:“魏公已经归附大唐,如今这里的人民土地,是属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出它们,就是借主人的失败得利,自己为自己邀功,用来求取富贵,是我认为耻辱的。应当一五一十地记录州县的户口,全部报告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朝廷。”使者把李勣的本意上奏给高祖,高祖非常高兴地说: “徐世勣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确实是一个纯厚的臣子。”下诏封他为上柱国、莱国公,赐李姓。命令李勣统领河南、山东的军队。等到李密反叛朝廷被杀,李勣上表请求收葬李密,李勣披麻带孝,和李密原来的僚属将士一起把李密安葬在黎山,朝廷民间都认为李勣有义气。太宗即位,拜李勣为并州都督。李勣在并州共十六年,令行禁止,被称为称职。太宗说:“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的人才,安抚边境,只知道筑长城来防备突厥。朕现在委任李勣在并州,就使边塞安静,难道不是远远地胜过筑长城吗?” 贞观十七年,高宗做皇太子,转令李勣为太子詹事。太宗对他说:“我的儿子刚当上太子,卿原来是他的长史,如今把宫中的事情委托给卿,所以有这样的任命。”太宗又曾经在闲暇时设宴,望着宴上的李勣说:“我准备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大臣,想来想去没有比卿更适合的人。你过去不遗弃李密,现在难道会有负于朕吗?”李勣拭泪致辞,因此咬破手指流出血来,一会儿沉醉不醒,太宗就脱下自己的御服给他盖上,李勣受太宗委托,被信赖就像这样。
总章二年,李勣卧病,不久去世。到了下葬的那天,皇帝登楼望着灵车痛哭,并为他安置祭奠。李勣前后战胜所得到的黄金、丝帛,都分发给将士。李勣每次指挥行军作战,很能筹划,临敌应变,行动都合乎机宜。与人一起谋划计策,能辨别它的好坏,听到别人一点好的计谋,就握住手腕高兴地听从,作战取得胜利的时候,多把功劳推让给部下,因此人都愿意为他效力。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