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籍古文

《资治通鉴·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原文及翻译

2022-08-29 10:27:22

  原文:

  ①侍中刘晔为帝所亲重。帝将伐蜀,朝臣内外皆曰不可。晔入与帝议则曰可伐出与朝臣言则曰不可。晔有胆智,言之皆有形。中领军杨暨,帝之亲臣,又重晔,执不可伐之议最坚,每从内出,辄过晔,晔讲不可之意。后暨与帝论伐蜀事,暨切谏,帝曰:“卿书生,焉知兵事!”暨谢曰:刘晔,先帝谋臣,常曰蜀不可伐。”帝曰:“晔与吾言蜀可伐。”暨曰:“晔可召质也。”诏召晔至,帝言诚不足采,侍中问晔,终不言。

  ②后独见,晔责帝曰:“伐国,大谋也,臣得与闻大谋,常恐眯梦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诡道也,军事未发,不厌其密。陛下显然露之,臣恐敌国已闻之矣。”于是帝谢之。晔见出,责暨曰:“夫钓者中大鱼,则纵而随之,须可制而后牵,则无不得也。人主之威,岂徒大鱼而已!子诚直臣,然计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谢之。

  ③或谓帝曰:“晔不尽忠,善伺上意所趋而合之。陛下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若皆与所问反者是晔常与圣意合也。每问皆同者,晔之情必无所复逃矣。”帝如言以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焉。晔遂发狂,出为大鸿胪,以忧死。

  ④《傅子》曰:巧许不如拙诚,信矣!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敦诚悫,内失君心,外困于俗,卒以自危,岂不惜哉!

  ——《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二)(有删改)

  译文:

  曹魏帝国高级咨询官(侍中)刘晔,十分受到皇帝曹叡的亲近尊重。曹叡打算攻击蜀汉帝国(首都成都【四川省成都市】),政府官员一致反对。刘晔晋见曹叡时,却表示赞成。但是出宫后跟文武百官讨论时,则跟大家的立场一致,表示反对。刘晔有胆量,有见识,言之有物,无论正面反面,都有理论的跟事实的根据。中央禁军总监(中领军)杨暨,也是曹叡亲信,对刘晔也十分亲近尊重,坚决反对出军。杨暨每次去皇宫晋见皇帝出来,一定拜访刘晔,刘晔就向他分析不可出军的原因。后来,杨暨跟曹叡讨论此事,恳切劝阻,曹叡说:“你是一介书生,怎么懂得军事?”杨暨说:”我的话固然没有分量,可是刘晔是先帝(曹操及曹丕)时的智囊,他也认为不可出军。”曹叡说:“怪了!刘晔在我面前,却是认为可以出军。”杨暨说:“我可以跟他当面对质。”于是,曹叡召见刘晔,询问刘晔的意见,刘晔闭口不答。

  后来,刘晔单独晋见,抱怨曹叡说:“攻击一个国家,是一个重大事件。我能够参与这个重要的密谋,连睡觉时,都恐怕说梦话把他说出来,泄露军机,增加我的罪过!怎么可在人前提及?军事行动,诡秘莫测。大军未动之前,越秘密越好,而陛下公开谈论,恐怕敌人已经听到。”曹叡向他道歉。

  刘晔出宫,责备杨暨说:“渔夫钓到一条大鱼,就尽量放线,尾追在它之后,必须等它筋疲力尽,可以制伏的时候,才收回钓线,所以每次都有收获。君王的威严,岂止是一条大鱼?你诚然是一个正直的臣僚,然而处理事情的方法,却很拙劣,应该仔细思量。”杨暨也向他道歉。

  然而,终于有人拆穿刘晔底牌,向曹叡报告说:“刘晔并不是真正的忠心,他只是观察陛下的意向,顺势迎合而已。陛下不信的话,不妨试他一试,把陛下所反对的事情,当做赞成的事情,告诉刘晔,问他的意见。他如果反对,是他的见解果然跟陛下的见解,常常相合。如果每项他都赞同,他就露出原形。”曹叡用这个方法验证,果然发现刘晔实情,从此跟他疏远。刘晔也察觉到自己的失策,懊恨之余,精神开始恍惚,遂被逐出中枢,出任藩属事务部长(大鸿胪。高级咨询官【侍中】常在皇帝左右,属于智囊阶层,有强大的影响力。部长不过主持一部事务,难以再跟皇帝接近)。不久,刘晔忧虑而死。

  傅玄曰:灵巧诈伪,不如拙笨诚恳,是千古真理。以刘晔的聪明智慧,反应灵敏而又中肯,如果坚守道德和仁义的立场,以忠信为本;即令是古代的大贤,又有谁能比得上他!但是刘晔只信任自己的才能,不够敦厚、不肯诚实;以致内失君王信赖,外失朋友情谊,终于自己造成自己的危局,岂不可惜!

相关推荐

无相关信息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