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兰二首·(二)》咏兰花诗鉴赏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百花已经凋谢了的庭院里长满了杂草,就连专门栽种兰花的田亩里也是绿草丛生。唐彦谦是福建人(一说是山西人),福建也是兰草的故乡,因此兰草也称建兰。诗人是看惯了兰花的,每到夏秋季节,兰花开放,香气宜人,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此时此地诗人眼前所见竟是一片“芳草”、“绿莎”。诗中写的是看不到兰花,表达的是对兰花的怀恋心情。“楚畹”用如楚兰,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意思是说,我已经种了九畹(一畹为十二亩)兰花,又栽了百亩蕙草(蕙也是一种兰)。后人有认为兰花是屈原栽植的,称楚兰。古人咏兰花,经常想到屈原,“万古贞风怀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东洲草堂诗集》卷九),由此也可看出,文人学士的思想和情操是有许多相通之处的。
正在读者关注诗人以急切心情想要找到兰花而不得的时候,出现了后两句的神来之笔:“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在草丛中忽然见到了兰花,真是喜出望外了,这种苦中求乐的手法,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在惊喜之余,“岁晏将如何?”立刻又产生了一种担心与惋惜的心情,同诗的前两句所表露的感情连接了起来,浑然一体。四句小诗描绘出了对兰花从怀恋到担心与惋惜的感情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的热爱与追求。
这是一首咏兰诗,但全诗没有一处是写兰花外部形态的,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兰和人的关系上加以发挥,有物有人,把人和物巧妙地结合起来,更易于表达传神之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无形而能传神是这首诗重要的艺术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