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范浚·凌霄花》原文及赏析

2023-01-12 10:46:01

  《凌霄·凌霄花》咏凌霄诗鉴赏

  范浚

  栽松待成阴,种漆拟作器。

  人皆笑艰拙,往往后得利。

  君看植凌霄,百尺蔓柔翠。

  新花郁煌煌,照日吐妍媚。

  风霜忽摇落,大木亦凋瘁。

  视尔托根生,枯茎无残蒂。

  先荣疾萧瑟,物理固难恃。

  凌霄亟芳华, 衰歇亦容易。

  “诗言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传统。诗人们常用诗歌形式表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观,在咏物诗中这种情形更为突出。范浚的这首《凌霄花》也属于这种类型。

  范浚是个很重气节,刚直不阿的封建知识分子。他生活于南宋初期,兰江(今浙江东部)人。绍兴年间(1131——1163)举贤良方正。因当时投降派大奸臣秦桧窃柄弄权,他抗节不仕,归隐于香溪,故世称之为“香溪先生”。

  本诗以比兴发端,不直接描绘凌霄,而是先借他物做铺垫,在比较之中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栽松待成阴,种漆拟作器”二句是说,人们栽下松树是为了期待它未来能够遮阴成材,种植漆树是准备将来制作家俱使用。然而这两种树的生长期很长,需要十数年甚或数十年方可得到益处,为此,一些鼠目寸光的俗人们便耻笑这是费力不讨好的艰难而愚拙的行为,但诗人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肯定地说“往往后得利。”实际这也是在肯定自己的生活态度。在做了这一层铺垫之后,诗人便将笔锋转向凌霄花,以绝大篇幅抓住其特征进行了多角度的描绘。

  凌霄花又叫紫葳、凌苕、女葳、陵霄等,能攀援他物向上生长,依附物多高它便可爬多高,大有腾空凌云之势,故得此名。其花状如喇叭,多是红色,朵大而美。诗人首先用先扬后抑、明褒暗贬的笔法描摹了凌霄花那华美的外貌。“百尺蔓柔翠”,“新花郁煌煌,照日吐妍媚”。看吧,它那委婉曲折而上的藤蔓该是多么柔弱青翠,竟达百尺之长,好象在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势位之高;那新绽开的花朵色彩鲜明,耀人眼目,在日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娇艳媚丽,仿佛在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容颜之美,确有气势凌人的派头。但是,依附于他物者不能自主,攀缘附势者难得善终。诗人笔触一转,又写出了凌霄花的可悲结局。

  “风霜忽摇落,大木亦凋瘁。视尔托根生,枯茎无残蒂。”当秋风袭来之时,就连它所依托的大树都凋零衰落了,何况凌霄花自身呢?昔日枝蔓“柔翠”新花“妍媚”的凌霄花此时竟然枯萎得连一个残剩的花蒂都没有,这又是多么凄凉萧条的可悲景象。诗的最后四句是议论,申足前意。大意是说,抢先开放的花朵往往会很快枯衰,万物自有其发展的规律,难以凭借依恃他物而发迹飞扬。那凌霄花正是因为“亟芳华”,急急忙忙地要显示自己的美丽与芳香,所以才“衰败亦容易”,很快就枯黄衰残了。

  因人而逆心,因心而解诗,这才容易把握诗的内蕴。根据范浚的生平思想,此诗的寓意不言自明。诗人正是以凌霄花的形象来讥刺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的。诗人生活于南宋初期,宋高宗赵构苟且偷安,一味主降,重用投降派大奸臣秦桧,残酷打击主战派将领岳飞、宗泽等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极其复杂尖锐,朝廷内部势必分化为主战与主和的两大派。由于皇帝昏庸,投降派一直占上风,一些看风使舵的佞臣贼子则为虎作伥,卖身投靠,舔痔吮痈无耻已极。诗人对这种颓败的世风十分愤慨,此诗也正是辛辣地嘲讽这些庸俗无聊的市侩小人的。攀附它物而在百尺之上的凌霄花不正是小人得志时那种张牙舞爪气势逼人的丑恶嘴脸的真实写照吗? “衰歇亦容易”不又与某个权势者下台便树倒猢狲散,随即就要杀贬一大批党羽的社会丑象如出一辙吗?

  本诗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诗中有两组对比。其一是松树、漆树与凌霄花的对比,栽种前者虽然“艰拙”但“往往后得利”。其实诗中还有潜台词,当凌霄花“枯茎无残蒂”的时候,松树与漆树恐怕还在傲然挺立吧!这正是诗人所提倡的生活态度,是自我人格的曲折表现。其二是凌霄花自身荣枯两种状态对比,得势时的张扬与失势时的凋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绝妙地嘲弄了那些势利小人,并暗喻着他们的可卑下场。这些人虽可得势于一时,但绝不会有好下场,因为他们是依附他人而生存的。笔锋犀利,喻意深刻。

相关推荐

  • 《陆游·凌霄花》原文及赏析
  • 《杨绘·凌霄花》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