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 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 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 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 归来每日斜。
〔带〕近。〔郭〕泛指城墙。〔西家〕西边的邻居。
这是一首访友的诗。按常情而言:访友而会,自是兴致勃勃;寻友不遇,当是怅然失望。这一首诗写的是不遇,却一点也没有流露出那种怏怏若失的情绪,相反,寻访者却因而得到了一个细细观察朋友居处环境的机会,并了解了朋友的行踪。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淡泊轻松的心理,并由此也看到了他所访朋友的自然清逸的性格。
原来诗人皎然是一个和尚,很有诗名,叶梦得说在唐诗僧“中间皎然最为杰出”(《石林诗话》)。和尚,当然是一种鄙弃功名利禄之人,心境是恬淡而宁静的,何况又兼是诗人,有一种飘逸之态。他所访的朋友呢?陆鸿渐,即陆羽。此人又是一个不同凡响的人物,他著有一部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茶经》,因而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民间流传着陆羽的许多传说,他也是一个“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的隐逸之士。皎然和陆羽曾同居吴兴杼山妙喜寺,为好朋友,后陆羽移家,皎然去看望他,虽吃了一个闭门羹,却因此而留下了这首活活画出了两个淡散之人的诗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这是写陆羽新居的位置:这个新家离城郭不很远,可是由此而去,却只有通往桑园麻地的田野小路了。“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这是写陆羽新居的外境:在这个新家的篱笆边上,栽种了许多的菊花,已经是秋天了,还未曾开花呢。“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这是写寻访陆羽不遇:扣敲这新居的门扉,无人答应,连看门的狗吠的声音也没有,正想离去,忽然动念,还是去问问他家西边的邻居吧。“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这是写陆羽的行踪:他的西邻回答说,这家的主人已经去了山里,每天要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回来呢!
陆羽既被茶商奉之为圣、为神,这首诗就成了弥足珍贵的真实史料,它从一个侧面记载了陆羽的为人:他孑然一身,进门入家,出门上锁,连一条看门的狗都没有喂养;他生性爱菊,爱端雅清高的菊花,爱屈原“餐秋菊之落英”的菊花,爱陶潜“采菊东篱下”的菊花,爱“发在林凋后,繁当露冷时”的具有顽强和高尚品格的菊花;他又喜幽静,虽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出门是野径,是乡村小道,是桑麻之地,是崎岖山路;他更热爱茶事,早早地出门了,晚晚地才归来,哪里去了?上山采茶去了,或者是观察茶树的生长情况去了。唐代诗人皇甫冉在《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云:“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归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借问王孙草,何如泛碗花?”这就佐证了陆羽热爱茶事,注重实地观察调查。诗篇写了陆羽空巢的外景,似乎未在陆羽的身上着笔,然而还是咏人了,刻划了陆羽的热爱自然、热爱事业、生性疏放、品格高尚的逸士风度。
皎然呢,也在诗里流露出了他自身的恬淡而飘然的风度,包括这首诗的形式——这虽是一首五律,然与唐代的一般五律迥异,它中间的四句完全不讲对仗,极象六朝的五言古体,和谐而流动,自然而清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