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惟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这首诗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在古典诗歌中比较常见,却给人新鲜别致的感觉。这得力于作者艺术构思的巧妙。作者寻访隐者不遇,却通过描绘隐者没有僮仆服侍,居住在茅屋里,室内陈设简陋只有案几等细节,表现隐者俭朴清贫的生活。接着又以虚拟手法,从自己的推断猜想中,描叙隐者平日或乘柴车出游,或到水边垂钓,表现他的闲逸情趣。“差池”“黾勉”两句, 抒不遇隐士的惆怅和对他的仰慕之情。“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二句,诗人想象隐者在清凉的新雨中观赏嫩翠草色,在夕阳斜照的窗边聆听飒飒松涛之声,何等惬意、自在。这一联绘声绘色,意象新美而又巧妙配合,造语平易自然,把山中清新幽绝的景色环境写得饶有诗情画意,并且进一步揭示出隐者习静喜幽,超尘脱俗的高洁品格。这位隐者虽然没有出场,他那飘飘欲仙的形象却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及兹契幽绝” 以下的几句抒情议论写得富有哲理、韵味。结尾暗用了著名的王子猷雪夜访戴逵的故事,用得自然贴切,从而含蓄地抒写了自己同隐者幽绝的精神境界完全契合的佳趣雅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