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唐·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曹》原文及赏析

2023-02-05 16:58:45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①。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②,浦树远含滋。

  相去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是一首送别诗。虽曰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着墨,寄情于景,使暮雨之景与送别之情水乳交融,互为生发。

  首联不只是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和环境特征,而且渲染了浓重的别离气氛。“微雨” 和 “暮钟”对举,给全诗铺染了深沉、灰暗的基调。烟雨霏霏,薄暮冥冥,使人顿生沉郁、压抑之情; 而纷飞的雨丝,撞击人心的佛寺晚钟,又给人以动荡和不安之感。这种令人黯然神伤的环境氛围,也正是诗人送别友人时怅惘、凄戚心境的外化。这两句虽不言情,却有深情隐含其中。随着景物的层层铺写,诗人含蓄的情感便渐次吐露了。

  颔联集中笔墨写江上景色。“漠漠”、“冥冥”分别形容帆影、鸟影在暮雨中朦胧不清,“重”、“迟”既是帆席、鸟羽被雨浸透、沾湿的实写,又是诗人惜别的沉重感情的象征。这来帆、去鸟不止是暮雨中景,而且是离人眼中景、心中景。由结句“沾襟比散丝”可知,诗人伫立江畔,早已泪水盈眶。泪眼中的船帆,岂不“漠漠”? 泪眼中的飞鸟,更觉“冥冥”。诗人眼见来帆,遥念离舟,“帆来重” 暗示着离舟驶行亦艰,也许那不是帆湿而重,而是友人留连难去吧? 宿鸟归飞也触动着诗人的愁怀,它飞得那么缓慢,仿佛不是雨水沾湿了鸟翅,而是鸟儿有所眷恋。诗人情不可止,神思飞驰,化为想象。颈联便是虚想之景。

  “海门深”而不可见,“浦树远”而润湿葱绿。这种辽远、深邃的境界中,寄寓着更加浓烈的离情别绪。天涯尽头,江流奔涌入海处,正是友人的去所。一样是苍茫的暮色、凄迷的风雨,一叶扁舟漂泊在水云之际,怎不惹人魂牵意绕? 只有栖身雨幕之中的浦树,伴送着天涯游子。称江岸之树为 “浦树”,象征着离别。江淹《别赋》有“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后人常以“浦”代表离别地点。诗人寄愁心于浦树,他对友人的赤情,就象雨雾滋润的浦树一样深厚、浓郁。

  至此,诗篇已描绘出富于立体感的、多层次的画面: 背景是烟雨、暮色,占据画面中心的是重帆、迟鸟,空白处使人想起海门、浦树;依次创造出沉重和压抑、眷恋和怅惘、空寂和凄戚的艺术氛围。景物的展现,推动着情感的升华。音容宛在,人各天涯,诗人再也不能自制,情感的浪潮喷涌而出,化作飞洒的泪珠,和满天的雨丝交织、融汇,沾湿了诗人的衣襟,——漫天飞舞的,是雨耶?是泪耶?结句如浓墨泼洒,全诗便在情感的高潮中戛然终止,令人心潮犹动,回味无穷。

  苏东坡评韦应物诗说: “寄至味于淡泊。”韦诗的淡,是浓后之淡;语似平淡,情意至浓。

相关推荐

  • 清·秋瑾《赤壁怀古》原文及赏析
  • 唐·张敬忠《边词》原文及赏析
  •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原文及赏析
  • 宋·晁端友《宿济州西门外旅馆》原文及赏析
  • 唐·王昌龄《太湖秋夕》原文及赏析
  • 明·杨基《天平山中》原文及赏析
  • 唐·释灵澈《天姥岑望天台山》原文及赏析
  • 宋·陈起《夜过西湖》原文及赏析
  • 清·吴伟业《夜泊汉口》原文及赏析
  • 明·袁中道《夜泉》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