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座落于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县)北十二里,又名昭亭山,是皖南著名的风景胜地。山间溪水洄绕,藤蔓交垂,蜚名海内的上品茶叶“敬亭绿雪”即产于此。当年谢朓在这里作太守时曾赋诗曰: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讬,灵异居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天宝十二载(753),李白漫游来到宣城,孤独与积愤萦绕着他。登览敬亭山的时候,诗人恒久独坐,与此山形成了特殊的感情,吟出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首小诗有着某种神奇的力量,千余年来随着读者的增加不断地生发出无穷的神奇。有人说它的秘密在于把山成功地人格化了,这话似乎只说对了一半。不错,李白山水诗最大的特点正在于自然的充分人格化,他笔下的山水几乎全属有我之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白创造了他自己的自然。然而这首诗应当别论,因为它除了山峦人格化的一面之外,还有更为侧重的另一面,即诗人全身心的自然化。它是山与人之间的双向会应,是彼此的自失和互相无保留的奉献。这种感受可能人人都能够体验,并且必然千差万异,唯有李白将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了,所以它得到千秋万代的共鸣。也许这就是此诗神奇的秘密所在吧。
让我们逐句地品味作品。首句 “众鸟高飞尽”,山中喧闹的鸟群朝夕与敬亭山相处,本来应亲密无间的,但是它们却鼓翼而去。“尽”字点明一只也未曾留下。第二句,“孤云独去闲”,天上的孤云虽不喧闹,然而它孤高自赏,没有知音,所以悠然飘去,闲适自得。剩下一个诗人和巍然独存的敬亭山,他们找到了真正的知己和朋友,所以“相看两不厌”。诗人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注视着诗人,默默地,久久地,交流无穷无尽。语言无法传达注视中传递的一切,语言与这种交流相比,真是太笨拙了。他们心会神合,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忘记了时间的飞逝,仿佛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不存在了。这种体验在人间大概只有心心相印的情人们才能具有。而情人们的交汇比起人与自然的交汇来,恐怕难及其宽广与深邃了。诗人最后吐出一绝“只有敬亭山”,可谓意蕴无穷。“只有”二字纯用口语,朴素无华,但是神妙到极点,也痴情到极点。诗人不仅仅说,我心中唯有敬亭山,别的事物都已消失;他还表达了这层意思:久坐之后,我觉得自己也不存在了,只感到身心已化为敬亭山的一部分,我把自己奉献给了它,我就是敬亭山,“只有敬亭山”。
如果说李白最善于创造有我之境的话,那么这首诗表明,他同时也是善造无我之境的圣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