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主窥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四首,是咏永安宫的。
公元222年,刘备为报复孙权袭击关羽,遂率大军伐吴,兵败猇亭,由步道还归鱼复,改鱼复为永安,并置永安宫。次年正月,将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四月,刘备死在永安宫。临死之时,刘备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这就是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所说的“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杜甫通过凭吊蜀主刘备的永安宫,寄托了天下兴亡和君臣知遇的感叹。
前二句出人出事,开门见山。蜀先主刘备攻吴,来到三峡,同时也死在了永安宫。句中的“幸”、“崩”都是封建社会专用于皇帝的词语,正合杜甫宗儒忠君的思想,然“窥”字多用作贬义,似有悖诗人初衷。顾少治将“窥”改作“征”,是深知杜甫之心的。《杜诗解》评“首句如疾雷破山,何等声势!次句如落日掩照,何等苍凉!”有一定道理。
三、四句写永安宫的变迁。第三句写刘备出行的威仪,用“想象”点出这已成历史陈迹。眼前的景象却是:被称作玉殿的卧龙寺坐落在荒山野岭中。这两句对仗极工,对比极强,一荣一枯,一胜一衰,一虚一实,上下忽变,流露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的感喟,又深含着诗人对朝政衰败的隐忧。
五、六句具体描写永安宫。一座古庙,松柏参天,水鹤在树上筑了巢,每逢夏六冬腊,当地的村民前来致祭。鸟能构巢,足见庙古,岁时享祭,说明人们对刘备诸葛亮的怀念。
末二句赞颂刘备和孔明君臣一体。武侯祠和先主庙紧靠,同样享受着后人的祭祀,多么令人钦羡!隆中对策时,刘备高兴地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君臣关系可谓密切。诸葛亮一生为汉家奔走,以报先主知遇之恩。三顾茅庐,白帝托孤已成千古佳话。诗人杜甫想到自己晚年的冷寞,愈感君臣遇合之难得,怎能不发思古之幽情!
这首诗和其他四首相比,似觉平平,故遭诸多选本之冷遇。然就其立意布局,遣词选句而言,仍不乏佳处,还是大有可读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