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明·李攀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原文及赏析

2023-02-09 15:19:22

  青枫飒飒雨凄凄, 秋色遥看入梦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 白云相送大江西。

  明卿,乃吴国伦。李攀龙之友,与之同为后七子中坚。在兵科给事中任上,触忤严嵩,被谪为江西按察司知事。李诗即写送朋情景。郡城,当指顺德府,治所在今河北邢台。其时李攀龙任顺德知府,颇有善政,吴国伦被贬出京,正过其地。

  时当初秋,枫叶未染,在阵阵秋风中飒飒作响;秋雨连绵,长天烟锁,眺望前路,一片迷濛。两句诗,渲染了送别时的天候物象,一腔挚情,尽托于景。王国维倡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因为一切景语,都是人在一定感情支配下写出来的,故景情回溯,都能窥到几分情思。李诗首二句之秋景,是冷基调的景,它与冷基调的别情相拍合。看色彩,以“青”为主;写感觉,以“湿”为主;描情绪,以“迷”为主。故二句诗虽没一字言情,但情已融于景中,无泪雨已淋淋,无言枫已飒飒,雨情枫情尽是我情也!当然,强行比附,这两句诗也有所师。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之一有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用字虽有异,句式却有借鉴之迹。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二句,转承突兀,感情激越,在一问一答中将对朋友的怜念之情推向高潮。吴国伦被谪出京,故称“逐客”;因失意遭冷落,才会乘“孤舟”;问“谁怜”,是虚领一句,不强求答,因诗人就是“怜”的主体。“白云”句,是对“谁怜”的间接回答。不说“我怜”,这样太直;不说“我送”,这样太浅;而以“白云相送”期许。我借秋风吹白云,白云代我送故人,这种情感的转换,既表现了诗人与明卿友谊的深沉绵长,也流露了对朋友处境的爱莫能助。读这二句诗,我们也许会想到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句,都用了“孤”字,都用了“江”字,李白诗重在写友人走后的落漠情怀,而李攀龙诗则重在写自己对友人的怀念,情调有别,诗境也就不同。

  送吴国伦南下后,李攀龙还有《怀明卿》一诗。诗云:“豫章西望彩云间,九派长江九叠山。高卧不须窥石镜,秋风憔悴侍臣颜。”此诗,推己及友,全站在朋友的处所(豫章,南昌也),体察朋友的行为(西望思友),想象朋友的容颜(秋风憔悴)写成。两诗相照,当更能理解前诗的感情真切。一首绝问,二十八字,要写尽离情别绪,极不易。李氏此诗善造境,善取景,借景借境间接言情,故情感便有了丰富性和形象性。沈德潜称其诗“七言绝句有神无迹,语近情深”,应在余几子之上,确为知音言!

相关推荐

  •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原文及赏析
  • 南宋·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原文及赏析
  • 魏·曹植《七步诗》原文及赏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