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 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 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 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 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 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 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 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 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 世事两茫茫。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和一二十年不见的老朋友见面时,双方的高兴劲儿可别提啦!或许,一开始倒找不出什么要说的话——要说的话太多了;后来,开始了彻夜的长谈,娓娓不休,这一二十年的历历往事,都要搬出来,而一二十年前相处的美好日子,也成了欢乐的回忆。主人待客一定是很热情的,虽然不一定有准备,他一定要倾其所有,来招待老朋友。最后,想到明天要离别,又黯然心伤,又不知何日能再相会呢!欷歔泪下,这又是必然的了。
杜甫的这首《赠卫八处士》就生动亲切地再现了和相隔二十年的老朋友卫八处士相见的过程。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春天,他从洛阳返华州任所,路遇卫八处士,就写了这首诗。从诗里“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看来,这卫八处士应该是杜甫不到三十岁时的老朋友了。可是卫八处士到底叫什么名字,诗人没有说明,我们现在无法确切地知道。只能知道他是一个隐居不仕的士人。
“人生不见相,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是叙今昔聚散之情。这是说人生在世,好朋友之间不能经常相见,动不动就象那此出彼没的参星和商星一样。可是今天又是什么样美好的日子啊,我和你卫八处士竟在一个烛光下面共语!先提出相见的不易,再提出今夕的相见,更可见相见机会的难得,珍惜这相聚的分分秒秒。
接着便叙述别后老小之状。世事沧桑,令人慨叹不已。少壮之时已一去不返,而今都已是鬓发苍苍了。更何况灯下共话的不少故旧,都已物故,——在那动荡不安、兵荒马乱的日子里,惨遭不幸的人,当是很多的,想到这些,能不叫人惊叹、呼喊,中肠断绝!而杜甫自己,亦是劫后残生,经历了多少苦难,才留得如此一条性命。因此说:真正没有想到,和你相别二十年之后,会能重新到你家里来作客。过去和你相处的时候,你尚未结婚,而现在却已是儿女成行了,他们不认识我,问我从哪里来?说来这是多么的可笑!——这一字一句,凝聚着多少血泪,多少朋友间的感情和友谊!
最后十句写感激处士的款待之情。诗人用“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两句和上文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虽然其中的叙事有跳跃的感觉,但从感情上来看,却一气直下,反而觉得顺畅,且可节省不少文字,达到精练的目的。《漫斋诗话》评及此云:“直有抔土障黄流气象。”就是说的这个意思。“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还足以说明主人的热情和好客。他没有忘记故旧,还是一见如故。连夜在雨中剪下春韭,赶紧烧起杂有黄粱的饭来,热情地款待客人。因为这样的会面的机会实在难得,实在令人太兴奋、太激动了,尽情地饮酒吧! 一连喝它十大杯,也不能醉,主人怀念故旧的情意太长了! ——诗的感情,写到这里,达到了顶点,妙就妙在最后两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调子一下子从感情的高峰上跌落下来。想到明天的离别,悲哀代替了欢乐,世事茫茫代替了剪灯夜话。这样写,既是出乎意料之外,又是合于情理之中,让读者张开想象的翅膀,想得更多,更远,也更耐人寻味。
仔细一想,这“世事两茫茫”五个字,实在是贯串全诗的一条线。相别的二十年,茫茫的世事,不值得感叹吗?兵荒马乱、妻离子散的艰难岁月,少壮易过,频添白发的无穷悲叹,亲故友朋的相率死亡……这不都是令人“惊呼热中肠”的沧桑变化吗?而这一夜的欢乐,只不过是茫茫世事中的一瞬间的感受,而更多的,又将是进入“世事两茫茫”的境界! 此去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也不知茫茫的世事,将会变化到什么模样……。
感情的起伏,固然是作家世界观的影响,但无疑,时代环境的变化,对作家的世界观,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个“东西南北人”(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的杜甫,饱经丧乱,此刻剩下的只是感叹。这和唐初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临别时的豪情是截然不同了。我们觉得,作家们都在反映着各自的时代,提供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镜子,杜甫感情的由欢乐到悲哀,同样达到了这一目的,这就称得上是一首好诗了。
和这一夜杜甫与卫八处士的娓娓而谈一样,这首诗也写得如汩汩的流水,顺流而下,中间稍有曲折,打了个弯,又畅泻起来,最后如高山上的瀑布奔流直下,是多么地激动人心。这样写法,最能充分地体现作者和主人的亲密的感情和深厚的友谊,最能充分体现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读来使人感到十分亲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