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最小偏怜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 与君菅奠复菅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 他生缘会更难期。
唯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谢公〕东晋宰相谢安,偏爱侄女谢道韫。这里指韦丛父韦夏卿,韦丛是他最小的女儿。〔黔娄〕战国时齐国人,贫穷而德高。〔乖〕不顺。〔荩箧(qi)〕草编的箱子。〔泥(n)〕软缠。〔藿〕豆叶。〔邓攸〕晋人,战乱时弃己子而保兄之子,后终无子。其品格为人所重。〔潘岳〕晋代诗人,作有著名的《悼亡诗》三首。〔窅(yo)冥〕幽暗。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并非说这三首诗就是悼亡诗的最高成就,无出其右者,他主要还是说这三首诗蕴含相当丰富,少有能超出它的内容范围的。这一点我们稍作分析即可明白。
在第一首里,作者先借用典故交代故去的妻子是韦夏卿最小的女儿,屈身下嫁给自己这个贫士“黔娄”。韦丛出身名门,而作者当时只做个校书郎小官,宦途失意。这种地位的悬殊为表现韦丛的人格暗作铺垫。“百事乖”是说他们结合后事事都不顺利,这里包括作者在官场所受的打击、排挤等等,这些都不说,让读者去思考,只说了她甘于生活的清苦:她看我无衣搜遍了箱底,我缠着她拔金钗换钱沽酒。野菜、豆叶的饭食也甜美地餐用,添灶的柴薪仰仗古槐的落叶。这里写出了物质生活的艰难,也写出了精神生活的丰富。妻子对丈夫的体贴疼爱、甘于穷苦以及丈夫对妻子的理解、敬佩之情都表现出来了。尤其是“泥他沽酒拔金钗”一句,把夫妻的亲昵无间、两相欢洽、鱼得水乐的关系表露无遗。正因为如此,妻子的死才使丈夫格外痛惜。如果生活的状况越来越坏,活着的丈夫也许不会为之伤心,可是写诗时已是“俸钱过十万”,妻子却再也不能享受,怎不叫丈夫痛彻心肺!这种感情无从表达时,只能以备办斋食祭奠妻子的魂灵来安慰活者的痛苦的心。这一节是对妻子生前的追忆,表现妻子的高尚、贤惠、温顺、可敬可爱,这正是作者为之悲痛的根本原因,也是整首诗表达的悲怀的基础。
如果说第一首写作者为妻子的生前悲哀,第二首则写为妻子的逝去而伤怀。你活着时候的玩笑话,今天都变成了现实;你的衣裳送给了别人,眼看完了;你的针线活还保存着,从未忍打开。因为想着旧情而怜爱你的婢仆,也曾在梦中给你送去钱财。夫妻死别之恨人人都有,而贫贱夫妻诀别更令人悲哀。生前戏言,固然可乐,一旦变成现实,乃是真正可悲。人去物留,作者睹物思人,悲哀会时时袭来。为了忘却,摆脱思念的痛苦,作者把妻子的衣服送人,把针线封存,但却适得其反,成了更易触动情怀的更痛苦的纪念。夫妻间的深情随着一方的逝去积淀下来,转移为对婢仆的爱怜,化为给妻子送钱财的梦境,而这正是悲痛的另一种形式的排遣。末两句象聚光镜似的把人世间普遍存在的感情聚拢为一个焦点:妻子身后无事不叫人悲哀。这既点明了上面所举事例的含义,又把上一首诗延续下来的丧妻之悲向深沉推进一层。
上两首是悲妻子的生前身后,最后一首表面看来是悲自己。悲自己的什么?从“俸钱过十万”来看,这三首诗大概是在韦丛死后十三年,元稹拜相之后写的,作者早过了不惑之年,深感人生短促,所以说即便活一百年也是极为短暂的。现在作者已心满意足,唯一的遗憾是没有报答妻子的情意。他不理解,自己难道就象邓攸无子一样命该如此?如果是这样,即便象潘岳一样能写出漂亮的悼亡诗又有什么用处?作者在引用典故表达出自己的无可奈何之后,痴情又展翅向那个玄虚的阴间世界飞去:他希望自己死后能和妻子在九泉下相会,希望来生和妻子重结良缘。但他又清楚地认识到,这些更难以指望和期待。当作者在现实和幻想面前都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之后,意识到,任何形式的哀悼祭奠都减轻不了活者的悲哀和痛苦,只有自己心底深处的真诚的思念才是一种真正的祭奠。那么就让自己因思念而终夜难以闭合的双眼,来报答妻子从未展开的眉头吧!这是无法报答而悲痛至极的话。所以这首诗还不是悲自己,仍是悲妻子。因为妻子和自己情深似海,以至于无法报答,无法表达自己的悲痛,就把这首诗的悲感推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
这三首诗的内容极为丰富,也感人至深。除了贯穿始终、层层推向深入的丧妻之悲及语言的浅近晓畅之外,与所描写的生活更贴近读者、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有关。象无衣搜箧、拔钗换酒、野蔬长藿充膳、古槐落叶添薪的真正穷苦生活及故衣送人、针线封存、思旧怜仆、因梦送钱的题材,都能和读者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之产生同感和共鸣,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令人心旌摇荡,久久不息,以至永难忘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