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 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短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曲》,这是曹操按旧题写作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诗篇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诗人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对人生的感慨以及为实现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而广泛招揽人才的急切心情。全诗于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情绪,我们可以从中体味到在混乱的现实中创业之艰难和诗人坚定的信念及顽强的进取精神。
诗篇开端写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于此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也是他渴望实现统一大业的急切心情的写照。汉末,群雄割据,军阀混战,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了无比深重的灾难。曹操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全国。然而宏图未展,时光却急速流逝。诗人将年华比喻成易晞的晨露,慨叹着人生的短促。坐视着年岁的增长,功业的未就,诗人深感时间的紧迫和事业的重压,焦虑、忧愁与苦闷不时袭来,正基于此,致使诗章带有悲凉之感。
诗句紧接着转到求贤问题上,通过思念贤才,宴欢嘉宾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爱才若渴的心情。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诗中作为贤士的代名词。诗人思慕贤才之士已久,求贤不得恰是诗人思虑与沉吟的根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鹿喜和群,每当遇到苹草便呦呦而鸣,呼朋引伴相聚而食。《鹿鸣》中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来表现良主佳宾、笙瑟相和的宴会盛况。曹操引用了这一成句,以表示自己招贤纳才的热切心情。青衿学子是诗人所深切思念的人物,贤才嘉宾是诗人热诚礼待的人物,求得了贤才,才能使诗人驱忧解闷。在“明明如月”、“越陌度阡”两句中,又进一步表明了他求贤不得的苦闷和求之已得的欢乐。诗人在此将贤才比作皎洁的“明月”,可爱而永不可及之忧不断从心中涌出,能够使诗人消愁解忧的是那些腹有良谋的旧相识远程前来,客主情意相投,谈笑宴欢。诗人在此以鲜明的形象将其在求贤中的忧与喜表现了出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出语自然,遐想联翩。诗人寓情于景,即景于情,将自己求贤不得的忧愁之情与拣枝而栖的乌鹊做了有机的契合,含蓄蕴藉。
结尾“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句,抑扬顿挫,慷慨激昂,表现了诗人广揽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伟抱负。《管子·形势解》篇中言:“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诗人于此取其意,以示思贤若渴的心情。《史记·鲁周公世家》载:“我(周公)一沐(洗头发)三捉(握)发,一饭三吐哺(嘴里咀嚼的食物),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作者在此以周公自勉,直抒了自己延揽人才、统一天下的宏伟意愿。
《短歌行》是曹操四言诗的名篇,也是汉魏四言诗的典范,它继承并发扬了《诗经》四言诗的艺术成就,使四言诗在新的历史时期再一次放出光采。诗篇表现了雄劲的风格,充满着上进奋发之力。诗中还用了许多设问句,使篇章跌宕多姿,同时也有助于读者探索诗的意境。诗的语言自然、朴素、纯熟,袭经引典恰到妙处,且不露痕迹,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技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