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益
鹳雀楼前百尺樯①,汀洲云树共茫茫②。
汉家萧鼓空流水③,魏国山河半夕阳④。
事去千年犹恨速, 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乡望, 远目非春亦自伤⑤。
【题解】
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这首七律,除状物外,主要抒写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以及思乡伤春之情。崔邠,字处仁,武城(今属山东)人,举进士,宪宗时官至太常卿。
【作者】
李益(748—829),唐诗人。字君虞,郑州(今属河南)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六年中讽谏主文科,授郑县尉,后历朔方节度使从事、侍御史、都官郎中、中书舍人、河南少尹、秘书少监等,大和元年(827)以礼部尚书致仕。诗当时与李贺齐名,以音律和美著称,常被乐工谱曲传唱,今存《李益集》。
【注释】
①前:或作“西”,或作“南”。樯:船桅杆。也可以指帆或帆船。②汀洲:水中小洲。③汉家箫鼓:汉武帝刘彻《秋风辞》有句: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④魏国山河:战国时,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永济地方时属魏,故称。⑤目:望、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