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古典文学 > 古典文学

《王魁》主要内容简介及鉴赏

2024-09-21 16:49:33

  《王魁》简介|鉴赏

  宋代小说家话本。见于《最娱情》(《小说传奇》合刊本)第三集下册。王魁故事,宋元以来于民间盛传。大致叙王魁下第后游妓家,遇敫桂英,两相爱悦。住了一年,又将应试。两人共誓于海神庙,愿偕白首。后王魁高中状元,娶崔相国女。桂英遭遗弃,怨恨自杀,其鬼魂向王魁索命。此故事于笔记中记载甚多,较早的见于张师正《括异志》卷三《王廷评》条,其他如李献民《云斋广录》、曾慥《类说》、梅禹金《青泥莲花记》、张邦几《侍儿小名录拾遗》等都有记叙。 《醉翁谈录》传奇类有《王魁负心》的说话名目,又辛集卷二负约类有《王魁负约桂英死报》,然长久不见话本传世。《最娱情》中的《王魁》,文字古朴简洁,一般认为是宋人话本,或经明人加工修改。其情节,也有与一般笔记所载不同之处,最突出的如篇末写到道士马守善在坛上“神游而去”,到海神庙,遇见判官,替王魁求情,遭到拒绝的一段情节,为他本所无。判官呼呼的笑道: “咳!可惜你是个有名的法官,原来只晓得阳间的势利套子,富贵人只顾把贫贱的欺凌摆布,不死不休,堆积这一生的冤孽帐,到俺这里来。俺又不与他算个明白,则怕他利上加利, 日后索冤债的多了,他纵官居极品,富比陶朱,也偿不清哩!况俺大王心如镜,耳如铁,只论人功过,那管人情面,只论人善恶,那顾人贵贱。料王魁今日这负义忘恩的罪, 自然要结了,你也不必替他修醮了,请回罢!”这段话,义正词严,表达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和呼声,把封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忘恩负义与反对整个封建官僚制度联系了起来。小说写王魁的负心和桂英的复仇有许多精彩的场面,且写得有层次,有发展。如写王魁落魄时,见桂英“姿容艳丽,态度轻盈”,即罗帕题诗,一见倾心,在一年之中,受尽了照顾。但一旦高中,地位变了,思想也变了,见到桂英贺诗“竟不在念”。再接桂英书信, “竟生厌常之心, 自忖道: ‘我今身既贵显,岂可将烟花下贱为妻?料想五花官诰,他也没福受用。倘亲友闻之,岂不玷辱?我今只绝他便了!’”到桂英派家人送书时,王魁大怒, “喝令左右即时逐出,书竟不容投递”。当他得知桂英自刎后,暗喜道:“这妇人倒也达时务,恐我去摆布他,故先自尽了,也好,也好!如今拔去眼中钉了。”从开始相爱到如此负心,一步一步地变,轨迹十分清晰。作者在此紧紧抓住王魁“今身贵显”,地位变了这一点,点明他的思想实质:“岂可将烟花下贱为妻?”再加上社会压力: “倘亲友闻之,岂不玷辱?”这样充分表达出王魁负心、背叛的内心世界和社会根源。话本对王魁这一人物形像的刻划,集中概括了封建社会地主官僚玩弄女性的罪恶。话本中敫桂英是一个对爱情十分忠实的女子。她诚朴、善良,全心全意地将终身希望寄托在王魁身上,因此当他一旦确知王魁彻底负心时,复仇十分坚决。小说写其复仇的情景,生动如画:

  只听得壁间如猫捕鼠的一响,王魁回眸一看,烛光之下,早已站着一个桂英在面前。王魁一见,吓得手足无所措, 只得迎问道:“呀!你从那里来?原来你不曾死!”桂英道: “我岂不曾死!若不死,怎来看得你这负心贼! ”王魁道:“你既死了,又来见我怎的?”桂英骂道: “你轻恩薄义,负誓渝盟,使我至此,怎肯与你干休!”王魁那时慌了手脚,连忙道: “是我得罪了!但你今既死,无可救疗你,只得斋僧礼忏,多化些纸钱超度你罢!”桂英怒道:“别的都是闲话,我只索你命便了!”说罢,只见在袖中取出当初求王魁题诗在上这幅罗帕,将王魁没头没脸只一兜,王魁大叫一声闷绝在地。

  这种以鬼魂来复仇的形式,在当时说来,是对负心贼的一种严厉制裁,反映了普通百姓的心声,突出了桂英的复仇性格,是具有相当普遍意义的。

相关推荐

  • 民歌《王魁负桂英》原文及赏析
  • 《王魁桂英恩仇记》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 图文推荐

    人物关系图高清大图

    红楼梦研究另类观点

    脂砚斋批注红楼梦

    红楼梦所有诗词鉴赏

    红楼梦主题站 >>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