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简介|鉴赏
轶事小说。见于《世说新语》卷下《自新》门。
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省宜兴南县)人。《晋书》上有传, 说他“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后改过自新,努力求学,终于成为一个“安人立政,入司百僚”,均有显著成绩的名人。本篇就是记述他由横行乡里到悔过自新的转变过程,肯定了他的“知过能改”的可贵精神,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字。宋代以后,常有依据这一故事改编而成的戏剧在舞台上演出;如宋元戏文有《周处风云记》,元明杂剧有《善盖厉周处三害》、 《豫章三害》,明清传奇有《蛟虎记》、《双瑞记》,京剧有《除三害》等。
本篇的故事布局和《世说新语》中多数章节不同。作者不是截取生活的某个片断,通过一言一行写出人物特定的思想风貌;而是以周处的思想转变为过脉,纵向安排较为复杂的矛盾和情节,比较完整地勾勒出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发展轮廓。
本篇一开头,首先点出周处年轻时“凶强侠气”的暴戾性格,在乡里他和蛟、虎并称“三横”,而他危害百姓“尤剧”。这个开头虽然写得比较简略,但下笔见人,类比鲜明,勾画周处“年少时”的性格特点,既劲捷又有讽谕性。接着从侧面落笔,写有人劝周处去杀虎斩蛟,而真实意图是想“三横唯余其一”。这一笔虽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且有承上启下之妙。它更进一步烘托了乡里百姓对周处怨恨之深,也为引出周处杀虎斩蛟的恶斗场面张本。周处慨然应诺, “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透露出他性格中还有豪爽、直率的一面;而他不顾个人生死,与蛟恶斗三日三夜,又表现出勇于为民除害的气概,这预示他真知悔改,定能成为有用之材。由于这个情节包孕着周处性格转变的契机,所以文中作了重点叙写。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处)竟杀蛟而出”,这段文字从时间、空间上着力渲染,简括有力地勾画了一幅震惊人心的人蛟相斗图。对周处的搏斗虽未作形象描绘,但生动地表现了他的神威勇猛。当然,周处这时的勇猛行为,并没有充分表现出自觉地为民除害的思想意图,所以不可能取得乡里百姓的谅解,于是出现了“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的难堪情景。这对周处来说,无异是当头棒喝,使他的灵魂真正受到了震动, “始知为人情所患,自有改意。”然而,他思想上的这个转折主要是在乡人的反激下发生的,如何改过还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所以下面就遴选他转变过程中的一次走访活动,借陆清河对他的开导与鼓励,点明主观上的发愤自新是悔改的关键: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这本是一段说理文字,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把“知过即改”的要义作了富有感情色彩的陈述,既突出了题旨,又感人肺腑;既是周处性格转变的顺理成章的归结,又对主题意义作了富有哲理意味的概括,使人沉吟不已,回味无穷。
在《世说新语》中,本篇显然是一篇难得的记述人物性格转变的佳作。作者只用了不到二百字,仅仅叙写了二个重要情节,就清晰地展现了周处性格的变化层次,而且抓住了他性格转变的重要契机,揭示了引起转变的主客观因素。所以,周处这个人物,不仅写得真实可信,而且富有质感,是我国早期小说中最富有典型性的形象之一。
本篇的结构,初步摆脱了“丛残小语”的格局,不拘囿于写人生中的一个片断;它沿袭了史传文学的叙事方式,开篇从周处“年少时”的性格说起,中间历述了他的主要业绩,结尾不但交代情节结束,还说明了这个人物悔过自新的结局, “终为忠臣孝子”。这种首尾完整的情节布局,脉络分明,层次井然,十分适合我们民族的审美习惯,所以从唐代以后就成为我国古代小说最为规范的结构定式。
相关推荐